中宏网江苏4月29日电 春和景明芳菲始,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日里,走进淮安涟水县成集镇法华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江淮风格的农家小院。小青瓦、灰屋脊、白粉墙……沐浴在仲春的暖阳下,俨然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近年来,淮安涟水县成集镇法华村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按照一步建成特色田园乡村要求,建设一户一宅房屋279套,群众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的转变,多年的安居梦如今照进了现实。
在注重生态宜居上做文章,打造田园乡村。法华新型农村社区由专业团队设计,紧依102县道,空间摆布错落有致、路网通达,原生态河塘点缀其间,形态上充分体现了“生态、宜居”的理念。社区内遍地造型美观的常青绿化,把环境打扮得格外清新、雅致。超市、医务室、养老中心、公益放映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真正让农民享受与城里一样的舒适居住环境。“以前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很不理想,村民们喜欢把杂物、柴草堆放在门前,垃圾也随手扔。现在大家搬入新社区后,村里设置了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大家的环保意识提高了,整个社区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舒坦了!”谈起生活的变化,老党员唐珍贤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保留传统文化上做文章,留驻乡愁记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社区规划建设之初,不搞一刀切,做到不砍大树、不填塘沟,最大限度保留乡村肌理。对存留的古宅进行整修,将散落的小推车、八仙桌、搪瓷杯等传统农业工具、旧时生活用具收集起来,在古宅内进行展示,留驻人们的精神家园。古宅两侧的家风长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诸葛亮、颜之推等历史名人的家规家训。社区内有几株百年银杏,历经一个世纪,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树丫上的鸟窝保留完好,鸟儿唧唧喳喳人来不惊。“现在这样的老房子越来越希罕了,它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想起儿时的伙伴,想起记忆中的故乡。”从南京归来的张先生在古宅前感慨万千。
在推进和谐善治上做文章,构建治理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以小区物业为抓手,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为目标,把党组织、物业、居民代表等力量有效整合,搭建“党组织+物业+网格员+志愿者”于一体的红色联盟。推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邀请“两委”干部、网格员、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入群,线上发布动态信息、征集居民意见,线下匹配居民需求,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散养家禽、毁绿种菜等不文明行为,分类制定形成8项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新农村新气象,现在游手好闲的人少了,互敬互爱的人多了,扎堆看热闹的人少了,跳广场舞的人多了。”法华村党总支书记施显雷说。(朱礼峰 严立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