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江苏12月19日电 盐城市东台沿海这片广袤的湿地正生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成为珍爱湿地的鲜活样本。
霜落冬至,东台湿地呈现出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红枫、水杉层林尽染,盐蒿将滩涂染红,数百万只珍禽以此为家,尽情觅食嬉戏。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今年11月底做的一次鸟调显示:目前来条子泥越冬的候鸟数量也是多于往年同期。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博士任思成:“近些年我们还记录到了,非常珍稀的东方白鹳,还有这个卷羽鹈鹕,也会在条子泥这个地方进行越冬,那么这次调查我们团队主要记录到了大约有40多种水鸟,有近6万只的水鸟在条子泥这个地方越冬,这个数量较前两年来说还是比较好比较多的一个数量。”
截至目前,条子泥湿地已记录到鸟类414种,每年春、冬,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栖息、觅食,把这里当成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至关重要的“天堂”。
条子泥生态金名片日益擦亮的背后是盐城市各项湿地保护措施。盐城市以“世界的眼光”呵护生态净土,走出了一条“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模式。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破解高潮位候鸟栖息难题。此外,盐城市还通过构建长期的生态环境和鸟类监测体系,合理设置管控区域,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建设鸟类科普馆和观鸟平台,有效提升了民众的爱鸟护鸟意识。
为了保住百万候鸟的“饭碗田”,2021年,盐城市率先试点治理互花米草,全国、全省治理工作启动后,自加压力,按“三年目标、两年完成”“挂图作战”,对7.78万亩互花米草“清单化管理”,形成“高滩旋耕+中滩围淹+低滩深埋”方案,创新“围堰降水”工艺,有效除治。还健全“除治+修复”衔接制度,高滩种碱蓬等本土植物人工修复,低滩投放贝类种苗自然修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祥说:“因为你只有恢复本土的一些植物,它能够占据互花米草灭除以后的生态位,才能做到互花米草不复发。再有一个就是我们互花米草除治以后,生物多样性会得到很大的一个提升。”
10月24日,第三次全国互花米草防治工作现场会在东台召开,其降本增效的除治方法与生态恢复做法获专家学者高度赞扬,为全国互花米草治理提供了范例,助力盐城市打造更美好的湿地生态家园。
同时,盐城市还不遗余力地强化湿地保护条例宣传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守护湿地资源的热情与自觉,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市民胥俊银说:“有幸参与了这个湿地保护宣传日(活动),了解到我们东台沿海湿地的保护(重要性)。我们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当中来。”
此外,盐城市严格落实湿地使用规定。对区域内湿地实施全面而严密的保护措施,在建设项目使用湿地时,秉持严谨的态度依法依规进行审核,去年,顺利完成了15个重点工程项目的湿地审核工作。今年,又成功完成13个重点项目的湿地审核。盐城市在湿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保护的坚守,既保障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又维护了湿地生态的稳定与平衡。
盐城市始终牢记嘱托,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如今,湿地保护区鸟鸣啾啾,黄海森林公园林海莽莽,生态环境日益优化,民众尽享生态福利。(图文 东台条子泥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