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1月26日电 1998年7月,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商品房在这二十多年来越来越成为大众生活的焦点话题,也深深影响了大众的生活。针对近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曾推出过《我们正在消失的徽州乡村生活》《方向对了,结果也就对了》等作品的资深媒体人汪冬莲近日推出新作《买房这些年:房地产投资背后的财富逻辑》,深度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史,剖析了房价暴涨背后的财富逻辑并预测了放低长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图书作者供图
以亲历者的角度记录房子那些事
据悉,作为近二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沉浮的深度参与者,汪冬莲深切体会到近年来房价高企给普通人带来的压力。因此,她通过亲历者的角度,在书中记录了取消住房分配制度以来,人们在住房分配货币化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描述住房市场化以来人们的居住条件改善历程,剖析房价暴涨背后的逻辑,实景复盘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边调控边涨价、越调控越涨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详细讲述从住房分配制度到房价暴涨后,人们在房地产市场里的沉浮。同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进行展望,指出现今的年轻人的未来机会在哪里。
预测房地产业的红利仍有空间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年来一路高歌猛进,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针对这一大众关心的问题,书中也做了预测,“坦率地说,房地产业的红利表面上看似乎已经到了尾声,然而,作为一个有着强劲发展动力的经济体,一个2019年GDP规模达99万亿元(合14.4万亿美元)的经济巨无霸,一个有着百分之六点多的经济增长率、2017年一年的经济增长量相当于2016年世界排名第14位的澳大利亚的GDP规模(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的国家,房地产业的红利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稀薄。”
要从民间的角度记录二十多年的历史
三年前和朋友的一次闲聊,“我突然想到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多么的别具一格;这么多谈起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汪冬莲称这还是源于两年的房价涨势,多么的波澜壮阔。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海量的国有土地市场化,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房价成倍,成十倍甚至几十倍地翻番。对比工资涨幅和货币发行量的涨幅,购买大城市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几大城市好地段的房产,是过去二十年来最好的价值投资。”
汪冬莲说:“虽然现今大家对房价多有议论,但没有二十多年前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就没有大家居住条件改善的机会。我们不能在靠着9个面包填饱肚子后,想着也许馒头更好吃。遗憾的是,自1998年国务院发布文件,启动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还没有文字系统地从民间的角度记录这段历史。这便成了我写作这本书的最初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