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原声】近日,有一位老师因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一条“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而走红。视频里,一位学生因上课爱说话而被戴上老师的“小蜜蜂”扩音器。该视频引起热议并被广泛转发,随后,不少网友都纷纷晒出自己给班上学生戴“小蜜蜂”的视频,并表示这种方法很有效。11月17日,这位老师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声,由于视频被多次转发,引起很多质疑,自己已经迫于压力选择离职。(据11月18日极目新闻)
老师辞职,遗憾之后更值得“师者”反思
处于幼稚懵懂期,缺乏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课堂上“窃窃私语”,确实令教师们头疼。学生犯的小错误,不仅耽误自己学习,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新闻中这位女教师在治理学生说话方面很有智慧,发现学生犯错便给学生戴上“小蜜蜂”。实践证明,给学生戴“小蜜蜂”的方法“有术有效还有用”,无需惩戒学生又有震慑力,赢得不少网友的点赞和支持。
但当教师将此“经验”分享到网上被过度放大和聚焦,受到无数网友的审视后,引发了无法控制的后果。为教师的“幽默创意”点赞的不乏其人,称教师为这些孩子带上异类标签的大有人在,而对未经家长允许将学生课堂行为发上网有意见的更占据了“半壁江山”。
网络是一面显微镜,也是一面放大镜,更是一个扩音器,能将原本“一文不名”的事情闹得“天下皆知”,也正是网络舆论的“沸反盈天”,女教师最终在压力下选择离职。
相信这位教师将此事发到网上没有什么恶意,她在喧嚣的互联网舆论下离职也是迫于无奈。她这样离开自己的课堂是一个遗憾的结局,而遗憾之余更值得所有的“师者”反思。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处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征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教师未经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便在网络平台随意发布学生视频,涉嫌侵害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和隐私权,这一做法违背了立法本义,值得广大教师警惕。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不仅包括执着的教育情怀、扎实强硬的专业素养、娴熟的教育艺术、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法律素养更不可或缺。
在短视频风起云涌的环境下,教师在业余时间也可以利用短视频来丰盈自己的生活,或者利用自己的学识传播知识,但拍短视频发在网络上必须限制在法律框架之内,不能一时冲动就疏忽对孩子权益的保护。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一个宏达复杂的体系。面对从互联网襁褓中长大的孩子,教师在创新自己教育方式的同时,必须用法律的思维去约束自己,只有切实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做到“有教无类”,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领路人。
当然,笔者也希望社会对待教师的创新性工作给予最大包容,避免以“上帝视角”评点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毕竟人无完人,再杰出的教师也不会例外。樊树林(作者系焦作某区教育局工作人员)
极端工具理性背离爱的教育
二十多年前,笔者在江汉平原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中;尽管成绩优异,却坐不住、爱讲话,班主任老师使出“杀手锏”,将笔者和另外一个男生分别安排在讲台的两侧,成为两个“没有同桌的人”。
和“特座”一样,“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虽然契合工具理性,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本质上都是一种“暴力育人”——在无形之中将学生标签化、污名化。
学生们并非一个同质性的整体,而是有着鲜明差异的个体;每一张脸都不一样,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有温度的教育”找到开启孩子们心灵的钥匙,让孩子们告别了心灵的自我闭锁,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联结,这才是教育应有的模样。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对教书育人充满情感与认同,让学生敞开了心扉、打开了“心门”,才是好老师应有的作为。“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表面上管住了学生,实际上却可能给学生带来精神创伤和心理阴影。
同一件事情,从过去的见怪不怪到如今饱受批评质疑,投射着社会变迁的集成影像。在过去,师生关系通常都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强调教师的权威却忽略、漠视学生的权利与尊严;在“一切为了学生好”的目标正义的基础上,程序正义频频失守;教育手段的简单、粗暴,给一些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了伤痕。
伴随着社会变迁,师生关系逐渐实现了价值理性的回归。师生之间虽然身份标签有所不同,但都应该在权利平等、地位均等的基础上界定清晰的权责边界;那种教师单方面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认同。“爱说话学生”需要的是爱与关心,而不是将他视为包袱、累赘,对他另眼相看,将他们打入另册,用特殊手段来规训和惩罚他。
一旦融入过多的功利与算计,教育就会异化,变得势利起来。“爱说话学生”的背后,是否隐伏着利益诉求和精神需要?热衷以堵代疏,不懂得倾听、不愿意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而是被极端工具理性裹挟,为了达到目标不择手段,“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让人痛心不已。“给爱说话学生戴小蜜蜂”不仅暴露出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少数教师教育观念的迷失与错乱。杨朝清(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