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新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来源:南京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时间:2021-12-22 12:19:51

  金融业增加值700亿元、金融机构总数1500家、资产管理规模突破10000亿元......昨天,江北新区科技金融发展大会上发布了《南京江北新区“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这也是新区首次发布金融业五年发展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新区金融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系统梳理出今后五年新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image.png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区将形成强大的资本吸纳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基本建成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基本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成为“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的重要支撑,基本建成全市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扬子江新金融中心。

  到2035年,新区金融业规模实力显著增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0%,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新金融支点,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协同承载区,成为国内具有重要竞争力的新金融产业集聚区、产融结合创新引领区。  

image.png

  五年金融规模稳步增长

  平均年增幅达21%

  在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绩时,稳步增长、业态丰富、引领开放成为高亮热词。《规划》显示,新区自2017年新体制运行以来,金融业增加值平均年增幅达21%,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新区GDP比重达到9.1%。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截至2020年末持牌类金融机构达到128家,股权投资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基金管理总规模近5000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力度增强,企业上市成效显著。直管区成立至今上市企业达11家,截至2020年底,累计孵化培育上市企业21家,南微医学成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南大环境成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企业;自贸金融引领开放便利水平不断提升。银行机构国际结算金额实现突破性增长,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需求,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近60个。

  牢牢守住金融业风险底线,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完成,新金融发展政策陆续出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金融载体建设初具规模,行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范,保持金融整治高压态势。共计排查企业42167余家,其中重点领域企业792家,排查疑似问题机构35个,立案21家,清理整治P2P公司4家。

image.png

  五大发展定位

  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江北新区将着力围绕自贸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五大发展定位,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自贸金融: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加大金融服务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支撑力度,加快跨境金融服务机构集聚,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高地。获批两年来,自贸南京片区已形成金融领域制度创新成果16项,其中“打造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被全国复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N’科创融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资产数字化应用新场景”等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服务跨境金融方面,今年,QDLP、QFLP试点项目落地南京片区,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完成多笔人民币跨境收支业务,实现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全流程直通式处理,全面提升企业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汇率风险。

image.png

  绿色金融:围绕构建绿色金融生态,支持“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加快培养绿色金融机构主体,稳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碳金融服务体系。发布全国首个“绿色银行挂牌及星级评定办法”,设立了全省首家绿色融资担保公司,出台全省首个全业态支持绿色金融十条举措;成立了全国第一家致力于绿色金融领域研究的专业化智库平台——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发行了“新创融·绿票惠”,优化绿色企业银行承兑及贴现业务;创新全国首款贷款利率与控排企业碳表现挂钩的贷款产品——“鑫减碳”;发行了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科技创新债券。

  数字金融:围绕完善场景应用和产业创新,支持金融科技企业规范发展,打造数字金融应用场景标杆项目,力争保持江北新区数字金融和应用创新的领先性和聚合性。与央行共建南京金融科技研究创新中心,建成全国首创的扬子江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完成数字资产登记207笔,为近百家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金额约67亿元;围绕“芯片之城”和“基因之城”建设,设立总规模超50亿元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类投资基金,孵化金融示范项目超过50个。

  普惠金融:围绕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健全产业支持和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构建以小微金融、消费金融、三农金融为主的现代普惠金融体系。小微金融方面,建行江苏省分行首家“创业者港湾旗舰店”暨自贸支行今年2月在新区揭牌,联合政府部门、创投公司、核心企业、科研院校、孵化机构等,为自贸区科创企业打造“金融+孵化+产业+辅导”的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三农金融方面,新区出台农产品品牌建设补助办法,推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管理,以及《江北新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奖补实施办法》,与多家金融单位合作,深入推广“金陵惠农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image.png

  科技金融:围绕创新驱动战略,重点加强金融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重大科技创新的支持保障力度,构建以科技信贷为支撑、科技资本为补充的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了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方案,包括苏科贷、宁科贷、灵雀计划、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线上推出了全国首创的“科创数金”政企银一体化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12月,片区共集聚科技类基金90余家、创投机构84家,科技金融服务覆盖科技类企业100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科技贷款支持近70亿元。

  五年后金融业增加值

  将占地区GDP的16%

  《规划》提出了今后5年新区金融业发展的具体目标。首先是金融业规模和能级显著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700亿元,占地区GDP的比重增长到16%,占南京市比重大幅提升;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0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总数由2020年的937家增长到2025年的1500家,其中银行机构总数扩大到100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强,对科技创新形成全要素、全链条、全周期覆盖;初步形成机构成熟、要素完备的绿色金融生态体系,绿色信贷规模达到300亿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稳步建成,上市企业数量达50家,上市后备企业100家;政府投资基金规模达200亿元。 

image.png

  金融开放协同力度加大。形成以自贸金融为引领的开放协同格局,自贸金融政策体系丰富完善,与先进自贸区形成联动发展长效机制;金融开放协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围绕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地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等区域一体化战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金融创新案例;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达到150亿元,形成自贸金融创新案例和服务产品不少于100项。

  金融引领营商环境优化。形成高效、透明、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金融营商环境;区域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国际法人金融机构零的突破;金融配套专业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形成成熟的金融业国际接轨体系机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年度举办大型金融论坛、金融路演、专场推介百场以上,新金融中心品牌影响力日益显著;形成各类金融载体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打造专业金融亿元楼宇。

  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形成监管职责明确、监管协调机制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初步形成新区“一行两会”特殊指导下的监管体系;推动实现统一监管,与市金融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区相关部门形成高效协同的金融监管工作机制;建成直管区数据采集系统,建立金融业统计标准;金融综合监管技术能力显著提高,“监管沙盒”试点和数字金融创新应用场景共100个以上;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群体性事件的底线。

  一图读懂

  江北新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111111.webp.jpg

2222.webp.jpg

333.webp.jpg

444.webp.jpg

555555.webp.jpg

原标题:全力打造扬子江新金融中心!新区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

编辑:姚俊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上一篇:年底开盘潮!南京一批新盘马上就开
下一篇:好消息!省中紫东院区门诊今天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