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运河要闻
  • 运河文脉
  • 重点项目
  • 运河纪事
  • 运河大观
logo 运河文脉
  • 大运河淮安段 >
  • 运河文脉 >
  • 正文

淮安探索创新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机制

2022-12-23 15:58:37 来源:淮安日报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1.jpg

近年来,淮安市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坚持以优化大运河两岸国土空间格局、补齐沿线基础设施短板、修复城市生态空间为抓手,系统谋划、探索实施基本覆盖全域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全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实践样本,经验做法获评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规划引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强引擎”

  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管理协调机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各项工作。组建淮安市文旅集团,为全市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明确责任主体、打造实施载体。编制出台《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和各县区子规划,补充完善道路通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景观风貌和配套服务等专项规划。与省文投集团签约设立市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创新设立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库,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实施水工科技馆、河下古镇历史街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等7个重点项目。

2.png

  保护优先,打好大运河文化带传承“组合拳”

  大力实施增绿复绿行动,开展“绿盾”系列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全国大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全省首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持续发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及时发现、制止损害、破坏运河文化遗产行为140余次。成立“淮安大运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创新建设淮安区非遗展示厅,开发以大运河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

3.jpg

  文旅融合,创建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示范田”

  推动大运河百里画廊与古淮河、洪泽湖、白马湖等风光带联动发展,培育6条特色旅游线路,11个景点成功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总数位列全省第二。实施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里运河城区段岸线整治、二河西堤堤顶道路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大运河沿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结合运河沿线地区不同文化内涵,注重内容统筹整合、个性特征彰显、功能提升植入、板块缝合联动,着力绘就“如意安澜、泱泱治水、传世古堰、湖山胜境”“淮上四卷”。系统谋划实施12个展示形象的标志性项目,实现华强方特东方欲晓主题乐园开园,全国青少年思政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基本建成板闸遗址公园和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基本贯通环洪泽湖公路。

4.jpg

  放大效应,绘就大运河文化带利用“新画卷”

  立足大运河百里画廊沿线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内河港口、绿色食品、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统筹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面貌整体提升工程,加快沿线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成功建设周桥大塘、龙首湾驿站、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滨水宜游休闲风光带和城市公共空间,成功打造马头农科旅游小镇、蒋坝河工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坚持把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依托沿线的水、文化、生态等资源建设港口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其中,江苏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被农业农村部、国台办评为优秀台创园。

编辑:赵越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淮安探索创新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机制

阅读排行

  • 大运河畔庆丰收
  • 济宁:五运一体,探索弘扬运河文化的任城实践
  • 运河遗迹|码头三闸
  • 京津冀协同立法共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明年起施行
  • 2022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10件大事发布
  • 2022年大运河工业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学术研讨会在常州举行
  • 淮安探索创新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机制
  • 运河三白狮子头
  • 明代国内最大的内河造船厂——清江督造船厂
  • 江苏常州:运河千帆过 诗词似水流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08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