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江苏11月10日电 一口口大缸里,金黄色的胖大豆浸泡在浅褐色汁水中,舀一瓢,淋浇下去,阳光中透出鲜亮色泽,犹如飘带,浓郁酱油香,扑鼻而来。
“浇缸,要均匀,要反复浇,要浇透。”“把酱油和大豆循环起来,提高氨基酸等有益营养成分。”两位酿造大师傅相互嘱托。一舀子一舀子地浇,仔细,认真;一圈又一圈地围着大缸转,不急,不躁。
11月1日,建湖县芦沟镇江苏何老大酱醋业有限公司的晒场上,工人师傅们在近千口大酱缸前,沿用传统酿造酱油的工艺做法,辛勤忙碌,不厌其烦,从容地收获着那份沉甸甸的喜悦和幸福。
“我们的酱油真正晒足了180天。这种工艺很传统,就跟过去农村人把豆子放在缸里沤制、泡晒一样,晒足了100多个太阳,才能产出味道鲜美、香气馥郁的好酱油。”该公司董事长何春蓉说,春季投料,夏季三伏日晒,严格控制温度及其他相关因素,环节简单,生产过程一丝不苟。
历经百年,初心不改;四代传承,守正创新。“何老大酱油”承载着历史、故事及文化烙印。历经岁月洗礼,越发青春芬芳。作为第四代传人的何春蓉,铭记着20世纪二十年代曾祖父走街串巷、提篮叫卖、让乡亲们用上自家好酱油的艰辛创业史,铭记着祖父、父亲继承、创新、开拓的奋斗史。这些铭记激励着她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在新时代讲好“何老大”的新故事。
“听父辈讲,何老大酱醋业公司前身为何记酱园,1923年曾祖父何振圆从‘中国酱醋之乡’——镇江出发,来到建湖县芦沟镇落脚。最初的乡村小酱园店,靠走街串巷推销产品。”何春蓉说,1999年她接过父亲何祝手中的接力棒,踏上传承近百年酱醋酿造技法、潜心耕耘“匠油”产业的新征程。
天广地宽,拔节生长。在何春蓉手里,“何老大”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名头也越来越响。酱类产品主要原料是大豆、小麦,因此大豆、小麦的品质是酱制品质量的先决条件。“水乡建湖土地肥沃,种植的大豆各项指标均列前茅。”何春蓉介绍,依托本地优质大豆,加上坚持古法酿造,“何老大”酱油品质稳定、口碑极好。随着酱醋产业越做越大,公司对主要原料大豆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7年,由何老大公司倡导,全镇119名社员共同成立何老大大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和统筹指导作用,不仅大幅提高土地种植亩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从源头上保障公司生产所需优质原料的供应,形成稳固的产业链条,被授予“江苏省巾帼示范专业合作组织”等多项荣誉。
2011年,在银宝集团的支持下,公司引进现代化无菌自动罐装线两套,从半成品到成品灌装,运用先进的调制、过滤、灭菌设备,在保持产品原汁风味的基础上,严格控制产品各类理化指标。近年又投入内部研发检测室,对照产品相应的国标要求,具备产品主要指标的自检能力,提高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指标的控制水平,最大化保证了出厂产品的食用安全。一系列先进技术设备的投入,为公司打造精品、创树同行同类产品标杆奠定了基础。
百年传承和创新,让“何老大”酱醋香飘四方、味美人间。如今,系列产品不仅畅销盐城本地,还打开了上海和苏锡常等地市场。公司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在芦沟科技创业园区,征地78亩,建起1.5万平方米厂房,拥有100多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就有16人,2021年公司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品牌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何老大”牌酱醋产品2001年被评为北京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2010年成为在建湖县首家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同年获评盐城市知名商标,2015被评为盐城市市民最喜爱农产品商标。“何老大”酱油、土酱酿造技艺入选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司已跻身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何老大”酱油擦亮品牌、联农带农,书写着自己的精彩篇章。(潘海滨 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