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江苏1月4日电(记者 强慧娟)提到产教融合,很多人会想到企业和技工院校联合培养的后备产业技能工人,但你能想象到,在今年入选“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81家企业中,就有一家把博士进工厂作为了校企合作共建的项目。
坐落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盛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集团”),是国内专业从事化纤、印染加工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盛虹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和多个高校合作共建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基地,除了加大对现代产业工人后备人才的创新培养力度之外,高层次人才培养也成为业内有目共睹的亮点。
集团总部大楼
日前,中宏网记者走进盛虹集团,深入了解了该集团在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探索:“引企入教”+“送教入企”
盛虹集团的母公司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是集石化、纺织、能源、地产、酒店五大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2016年,盛虹控股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5位。今年8月,在2020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三。
近年来,盛虹集团积极进行产教融合探索,注重后备人才培养,与高校开办的纺织印染技术学历提升班,在染色打样、纺织品检测、纺织品外贸与跟单、废水处理等进行岗位实训,让校企双方都获得了收益,在行业内已成典范。
绿色印染
在合作的多所高等院校中,盛虹集团与当地职业院校——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人才培训和产学研基地,实施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而实行的“引企入教”改革,在校企双元一体化育人模式下,还衍生了染色打样、纺织品检测、纺织品销售与跟单等多个特色专业。
钱琴芳是盛虹集团的技术总工,拥有丰富的印染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是纺织印染高级工程师。如今她还多了一个身份——东华大学研究生部的校外导师,除了集团内的工作,还参与了多项国家、省级、市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任务。
和钱琴芳一样身兼多职的还有盛虹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吴全中。吴全中是高级经济师,长期担任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对于新时代职工与学校教育培训管理方法等有较深入的研究。
作为企业骨干代表,他们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担任该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发了《纺织品前处理》、《纺织品染色》、《纺织品印花》、《纺织品后整理》、《染整工艺设计综合实训》等学科专业课程,并在公司内部建立了教师工作站,每年接纳学校教师岗位实践10人次以上。
印染分厂
“我们强调产教融合,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打通学校课堂和企业工厂生产线之间的通道,让我们的技术研究更有针对性。”盛虹集团不光将企业搬到学校里面去,还把学校搬到企业里来,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到企业工厂内,做到真正的“送教入企”。
“盛虹在印染方面已经做到行业的领先地位。我们的学生能进入最好、最一线的平台学习实操,能让他们更直观地感知到这个行业的现状和需求。”周燕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院长。2017年,她作为第一批高级访问工程师来到盛虹集团的化纤纺丝岗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实践。
“作为老师,能够参与生产的各个环节,其实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授课。以往可能学生大三大四实习的时候才能真正接触这个行业,但是现在,大一的新生们在刚接触专业时,就可以了解到这个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周燕告诉记者。
和周燕教授同一批次来到盛虹集团的还有同院校的钱建栋教授。在访问观摩期间,他们除了提升产业知识外,还为盛虹集团在纺丝工艺改进、效率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集团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岗位实践后,两位教授获得了由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
亮点:“博士天团”助力自主研发 3年新申请了发明专利18件
白色大衣、蓝色工装,在充满现代感的专业实验室内,身着不同颜色工作服的博士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工作。据悉,盛虹集团近年来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等职业院校或高等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了以下5个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平台。
“博士天团”是今年盛虹集团的一大亮眼尝试。9月份,第一批共有五个博士,每个博士下厂一年,实行轮换,也就是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三教改革,学校和企业之间互聘互用,从而弥补了博士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让博士跟产业更贴近,科研项目更贴合现状。
“博士们带着课题进入我们的工厂,明年回学校教学。这一年之中,他们在这里实践,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为我们的产品提出建议,未来再反馈给学生。这对他们自己、对学校和对我们企业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盛虹集团企宣部总监高旭表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不断地创新。加大人才储备,提升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才能构建更新更优的发展格局。
对于这些年参与国内外市场竞技的盛虹集团来说,打破国际垄断,争夺国际国内市场标准制定权,是他们提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龙头企业,盛虹集团早早意识到抢抓国际标准的重要性。2010年,在我国相关部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及成员国最终签订入会协议,约定中国与英国采取3年交替方式,担任印染国际化委员会秘书处轮值单位后,盛虹集团就开始谋篇布局,于2011年作为企业代表首次参加国际标准组织ISO/TC38会议,并在2013年初,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38轮值单位。自接手秘书处工作以来,盛虹集团共完成了修订沾色评级用灰卡、耐光照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15项ISO国际标准。尤其是,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项目——《纺织品化学纤维长丝沸水收缩率试验方法》,规定了化学纤维变形丝和非变形丝沸水收缩率的实验方案,是我国化纤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实现了国内化纤企业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零的突破。盛虹还在2012年,自主创新PTT生物基纤维技术,成为全球继壳牌、杜邦后,在全球范围内第三家突破该技术的企业。正因为此,盛虹集团很早就有了“产教融合”的概念,目的就是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产业人才。
据悉,盛虹集团与各院校在产教融合合作中,对纺织印染新产品、新技术进行了产学研合作开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项目成果,近3年新申请了发明专利18件,为纺织印染产业发展指导新方向。
思考:“产教融合不仅是为了企业,也是为了整个行业”
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成本,但是人才最后并不一定能留在企业。这是记者近日在走访中,不少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盛虹集团也不例外。
据悉,该企业的染色打样、纺织品检测等岗位,经过产教融合模式,已使得校企双方都获得了积极效益。因为今年疫情的关系,很多小微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出现了人员流失的情况。但盛虹集团的化纤工厂,今年跟岗学习的1500多个学生,留下了近400人,大约是25%的比例,这在业内是很高的。
“就算学生最后没有留在我们这边,但他在这里学习过,不管他最后走进哪一家企业,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我们的培养机制实际上是在为整个行业工人素质的提升而努力。”盛虹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吴全中说。
从1992年做印染行业起家,到现在成为印染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盛虹集团的发展理念一直是成为印染行业的管理专家。目前,盛虹集团还担任中国印染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和吴江印染协会的会长单位。据了解,作为行业标杆类企业,盛虹集团的产教融合策略是除了为自身发力之外,也积极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更好地服务于整条产业链。
“盛虹现在已经做到这么大,我们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为我们企业做,也是为行业做的事情。只有整个行业好,整个产业的竞争力才强,产业竞争力强的话,大家都有更多的机会,提升才会更快。”在当地,盛虹每年都会联合印染协会的会员单位和原料商、品牌商等,定期开展一些学习或者培训活动。“我们也会分享一些设备、技术、产品等等,向整个行业做推广。”(图片和视频由盛虹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