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2025年的第一缕朝阳,1月1日8时,宁扬长江大桥(龙潭过江通道)正式通车。
田墨池 摄
宁扬长江大桥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的过江通道,是《国家公路网规划》G9904南京都市圈高速公路环线中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项目起于扬州仪征市省道356龙山互通,向南跨越长江,止于南京市栖霞区省道338龙潭互通,全长5.8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大桥主桥采用主跨1560米钢箱梁悬索桥,跨径位居建成悬索桥世界第九。
高鑫 摄
宁扬长江大桥的建成,对策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全省过江通道布局,完善高速公路网,推动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南京龙潭至扬州仪征实现5分钟过江,进一步密切了扬州北部产业集群、仪征化工园区与南京龙潭港的联系,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宁扬长江大桥自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秉持“精心管理,精巧设计,精细作业,精准控制”的建设理念,以“耐久性、精细化、装配化”为抓手,全力打造交通强国江苏样板工程、大跨度悬索桥精品工程、优质安全环保示范工程,工程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
高鑫 摄
以理念创新为耐久升级“赋能”。项目革新传统外表面压入的送气方式,世界首创主缆内部通干空气新型除湿系统,保障主缆全断面除湿效果。在国内大跨径悬索桥上首次设计应用无级可调长高强合金钢锚杆锚固体系,通过精细化锚杆密封设计,将实现大桥服役期内免更换、免维护。项目在索夹抗滑移理论、抗拉弯耐久型吊索研发、速度锁定型阻尼器应用、索鞍精细化设计方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总结形成江苏省地方标准《大跨度公路悬索桥耐久性设计指南》,推动了悬索桥诸多关键构件全寿命长效保障技术的发展。
以数智装备为精准管控“增效”。项目加强施工过程管控,多项关键成品指标远超设计标准。北锚地连墙铣槽设备自带槽姿态监控与垂直度纠偏传感器,实现全自动纠偏,成槽垂直度公差控制在2.5‰以内。南锚沉井下沉研发智能化监控系统,配合沉井基底水下三维声呐扫测技术+智能吸泥控制技术,实现超大规模沉井“毫米级”精准下沉。采用无人机牵引,安全精准完成先导索过江,该工法在跨度超过1500米长江下游水域首次应用。
以智能建造为品质工程“助力”。项目大力推行智能化、装配化建造,塔柱施工中研发了基于立体弯折的弧形钢筋网片柔性制造技术及装备,配合部品化装配、整体化吊装工艺与一体化智能筑塔机,将高空钢筋施工最大化转入工厂内生产,极大降低施工安全风险。上部结构安装阶段研发了PPWS法小循环智能牵引系统、智能钢梁吊装系统,借助5G信息传输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索股牵引、钢梁架设实时监控和预警,提升了缆索施工与钢梁架设这两道悬索桥施工核心工序的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以生态优先为绿色发展“领航”。项目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建设全过程,在钻孔桩、地连墙等基础施工全面应用泥浆循环处理系统,采用大功率压滤机将废浆处理生成干燥的建筑用渣饼和可循环利用的清水,实现施工泥浆零排放。北引桥临近居民区,设计采用降噪型伸缩装置,在传统伸缩缝的基础上设置与活动梳齿板之间留有空隙的多向变位箱,实现行车降噪。大桥主塔设计结合北岸龙山、南岸龙潭的文化意象,采用“二龙戏珠”景观造型,悬索桥流畅的线型在宽阔的江面独具美感,实现了大桥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田墨池 高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