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淮河动态
  • 淮河两岸
  • 淮河视角
  • 淮河文脉
  • 淮河朋友圈
logo
  • 淮河生态经济带>
  • 淮河动态 >
  • 正文

淮河蓄洪区芡实种植户的新生活

2022-10-08 15:30:54 来源:央视新闻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今年夏末秋初,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芡实种植户胡广富迎来了大丰收。

  行走在自己约5000亩的芡实塘边,他的思绪常常回到两年前的夏天,那场洪水夺去了当年的大部分收成,却没夺走他的信心。

  2020年7月,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安徽境内淮河干流全线超警戒水位,“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泄洪,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内一度汪洋一片。

  2020年8月,胡广富和其他芡实种植户们一同来到退水后的池塘,抢收尚未被洪水冲走的芡实。

  这种生长在南方水乡的水生果实不仅美味,还具有药用价值,受到市场青睐。“蒙洼蓄洪区地势低洼,一下雨就容易积水,别的粮食作物种不了,但种芡实很合适。”胡广富说。

f44d30753d2724a727935c.jpg

2022年8月11日,胡广富将新采摘的芡实果进行分拣。新华社记者 何曦悦 摄

  顺应自然规律,当地政府调整沿淮地区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芡实产业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胡广富开始在蒙洼蓄洪区种芡实。

  2020年8月,洪水渐渐退去,也带走了大部分的芡实果。尽管部分地势较高的芡实塘仍有收成,但胡广富和其他种植户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

  不过,政府的补偿款项很快到位,灾后重建和抢收补种也迅速开始。

  “每亩芡实塘补偿了4000多元,这和我们往年芡实的正常收入已经差不多了。”胡广富说。

  第二年开春,种植户们又重新补种上了芡实。

  “现在,我们施肥、打药,都可以用无人机完成,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胡广富说。

f44d30753d2724a727935d.jpg

位于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的芡实塘。新华社记者 何曦悦 摄

  不断推进的水利工程和防洪体系,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给了芡实种植户们重新开始的信心。

  2020年10月,洪水退去后不久,蒙河拓浚工程开工,将拓浚蒙河分洪道51.16公里,并新建蒙洼防汛抢险通道以及道路、桥梁、穿堤建筑物等,计划于2023年完工。

  今年7月底,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将提升淮河的泄洪流量,有力保障淮河下游流域2000多万人口、3000多万亩耕地的防洪安全。

  在芡实塘边眺望远处的拓浚工程,胡广富心中觉得很踏实。

  现在,胡广富每亩芡实塘的收成比10年前增加了100多斤,他的芡实果还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以前我们总觉得芡实没多少人知道,只有南方消费者比较熟悉,现在我们的市场越来越广阔了。”阜南县老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东说。

  他在蒙洼蓄洪区共有约1万亩的芡实塘,每年夏季收获鲜果和冬季收获熟果期间,都能带动当地几十人就业。

  “尊重自然,让道于水;给水出路,人有生路;兼顾发展,人水和谐。”沿淮百姓如今都懂这个道理。

  除了芡实产业,阜南县还持续发展壮大柳编、莲藕种植、龙虾养殖等经济效益高的特色产业,老百姓们从适水产业中找到了更多致富“金钥匙”。

素材源:赵越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2期 | 探淮河发展新径 启生态经济新程

阅读排行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8期 | 创优营商好环境 释放淮安“新活力”
  • 淮河流域重要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 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佛子岭水库
  • 安徽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 中国·淮安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创业中华·侨聚清江浦” 暨食品产业推介、科技项目签约大会举行
  • 江苏淮安:建强交通枢纽 夯实发展硬支撑
  • 江苏涟水成集镇:打造苏北“小延安”红色故事代代传
  • 264省道淮安区段预计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
  • 冲刺 “开门红”,江苏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满弦”推进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1期 | 筑淮河发展之基 谱生态经济新章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