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新区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还是一片无人问津的废河道、荒河滩。数年时间,清河人书写了“无中生有”的传奇,景区不仅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钟爱,也得到了旅游部门的认可——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4A级景区。
2006年,淮安市的主城区——清河区启动建设清河新区之际,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建设也随之启动。“建设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必须依托古淮河岸线原生态资源,充分挖掘古淮河文化这座富矿,突出其蕴含的深厚的淮水、淮人、淮史文化。不仅要将景区建成连接新、老城区的一个生态长廊和文化发展带,也让人们逐渐感受到古时民谣所传唱的‘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繁盛。”清河区委书记肖本明如此定位景区的建设。
清河依托依托树木葱郁、野趣天成的3.5公里原生态岸线,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古淮河生态公园等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在做好生态文章的同时,清河深入挖掘古淮河文化中蕴含的淮水、淮人、淮史资源,把名人名著文化、淮扬美食文化、中华婚俗文化、生态文化、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文化等融入到项目建设之中,先后建成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中国淮安城市化史馆、清河文化馆、清河城市馆、古淮楼?江淮婚俗馆、红喜会馆、古淮河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项目,最终建成了生态和文化交汇融通的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
古淮河文化生态景区先后获得中国婚庆产业基地、国家人口文化示范基地、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自驾游基地等称号,品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由该景区串成的都市旅游休闲产业链在清河新区成型、拉长、做强,带来了互动共赢、集群并进的“滚雪球”效应。据悉,自2008年9月对外开放以来,景区共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8.49万人次,共实现旅游收入1.49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