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淮河动态
  • 淮河两岸
  • 淮河视角
  • 淮河文脉
  • 淮河朋友圈
logo
  • 淮河生态经济带>
  • 淮河文脉 >
  • 正文

“和精清新”淮扬菜

2022-08-08 15:44:33 来源:淮安新闻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淮安是中国淮扬菜主要发源地之一,它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发展至今,淮扬菜点已有1300多种,一直以“和精清新”的独特理念立于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列。

微信图片_20220808154545.jpg

  淮扬菜“和精清新”的文化特征:

  追求天地万物间的太和至美,是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最高境界,映射到淮安饮食文化及烹饪技艺中,追求以淮产烹淮菜,勿伤天和。取料平易,多为当地野生或养殖种植的土特产品,尤为反对野蛮捕杀濒绝稀有之物。烹制手法力求平和,主张以博大精深的烹饪技艺,推出变化无穷的美食精品,而无须以失去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

  追求养生为要,组配谐和。

  原辅料的配伍以及筵席拼盘组菜,既重荤素、品状、质感、色泽相协调,强调依据原辅料“寒热温凉”不同性味,适应不同气候下的风寒暑湿燥火之变,尤其是一菜之内,相恶相畏之料不可并用。一席之中,性味相反同食有害之物不能混用。

  追求口感适中,味众至和。

  “咸淡酸甜苦辣鲜”过犹不及,均不协淮菜宗风。孟子曾揭示一条生活哲理:“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所谓“同嗜”,即普天下男女老幼都觉得好吃,这也是淮扬菜和历代厨师孜孜以求的特色和优势。

  崇尚本味之鲜美,力求原汁原味,追求本味之绚丽。

  菜点以味取胜,不过分偏重着色、造型,不刻意追求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目色效果。以独特的烩焐烧煨焖之厨艺,烹制各类羮汤菜汁或“浓厚而不油腻”,或“清鲜而不淡薄”,崇尚“一席半斋”。

  自古以来,淮安寻常百姓家一直保持着简朴而不肯粗陋、精洁而不喜奢华的饮食风尚,平素也有搭食野菜花卉的习俗,既有食疗养生的功效,还可调剂口味。时鲜野蔬,清爽宜人,成为淮扬菜的一个鲜明特色。

  艺无止境,精益求精,是淮厨永远不变的追求,也是他们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淮菜的精致,烹艺的精湛,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体说:

  一是讲究选料,前期加工。节令、产地、品质、部位都有考究。

  二是讲究刀功技法,因料而异。

  三是讲究烹技火工,百变不穷。火候掌握坚持以菜论火,按需给热,擅长“炒烩炸馏、浸爆蒸烧、抓煮炖煨”等技法,尤其是小炒中油爆滋一线油,旺火速成,堪称淮厨神技。

  四是讲究调味精深,百味各异。全鳝席、全羊席以其同一种主料,做出百十品肴点,且一菜一味,异彩纷呈,如此高超厨艺,只有经验老道的淮扬大厨才能把握。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淮安,为淮扬菜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厚重的文化积淀。从《尚书》记录下的“淮夷贡鱼”开始,淮扬菜系在西汉辞赋家枚乘《七发》的“王府园林宴”里成形,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淮扬菜终于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成为“开国第一宴”。

  截至2020年底,淮安已举办了12届淮扬菜文化美食节;4届中国(淮安)食品博览会;16届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21届盱眙国际龙虾节。

  2021年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淮安入选“世界美食之都”。这是继成都、顺德、扬州和澳门之后,第五个入选“世界美食之都”的中国城市。

  淮安市商务局副局长许志豪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跻身“世界美食之都”后,淮安将更好地在全球传承和弘扬淮扬菜美食文化,促进淮扬菜产业向特色化、国际化转型升级,深入挖掘文学、影视等作品的美食元素,推动美食与旅游、文化与创意更加紧密深入的结合。

  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会长于学荣认为,“世界美食之都”作为淮安的国际名片,将有助于提升淮安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城市品牌形象。同时,扬州、淮安先后获评“世界美食之都”,意味着淮扬菜在世界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未来,协会将促进两座城市在美食上紧密结合,让淮扬美食香飘天下。

素材源:陈怡诺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2期 | 探淮河发展新径 启生态经济新程

阅读排行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8期 | 创优营商好环境 释放淮安“新活力”
  • 淮河流域重要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 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佛子岭水库
  • 安徽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 中国·淮安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创业中华·侨聚清江浦” 暨食品产业推介、科技项目签约大会举行
  • 江苏淮安:建强交通枢纽 夯实发展硬支撑
  • 江苏涟水成集镇:打造苏北“小延安”红色故事代代传
  • 264省道淮安区段预计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
  • 冲刺 “开门红”,江苏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满弦”推进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1期 | 筑淮河发展之基 谱生态经济新章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