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淮河动态
  • 淮河两岸
  • 淮河视角
  • 淮河文脉
  • 淮河朋友圈
logo
  • 淮河生态经济带>
  • 淮河文脉 >
  • 正文

绽放文化之光 丰润美好生活

2022-10-12 15:59:09 来源:淮安发布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吴承恩故居、淮安民间博物馆和状元府邸之间,坐落着一间书房——淮安书房吴承恩故居店。书房具备24小时借阅服务、数字资源服务、图书售卖、文创展售、休闲服务等功能,并设有重点展现西游文化、大运河文化、淮安本土人文历史等地方特色的图书专柜,成为市民阅读休闲的好去处。“书房就在家门口,随时可以去读书,太方便了!”市民胡育贤说。

  淮安自古就是崇文重教、人文荟萃之地,千里长淮、千年运河在此交汇,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拥有“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城市名片。这十年来,淮安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擦亮城市文化品牌,在润物细无声中为群众带去诗意生活,不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让淮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微信图片_20221012155935.jpg

朱红辉/摄

  墨香淡淡写出时代风貌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日前,记者来到里运河畔的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只见设有创作中心、阅读中心、研学中心三大功能区的基地内,刚好有作协会员在翰墨书香中阅读创作。

  “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于去年国庆节建成。过去我们作协没有固定的活动阵地,没有专门的创作阅读场所,基地建成以后,我们200多名作家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现在,我们作协几乎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安排,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表示,“下一步,将带领本土作家以更多的精品力作回报时代、回报家乡,为淮安文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十年岁月,熠熠闪耀。淮安在城市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淮安文艺工作者植根淮安沃土,努力弘扬运河文化,以笔墨抒写时代巨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以文质兼美、艺文兼备的创作彰显时代正大气象,既展示了淮安人民在新时代把周恩来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的饱满热情,又体现了淮安艺术家们深入生活、关注社会、协同发展的精神风貌。

微信图片_20221012155938.jpg

王昊/摄

  书香沁沁读出城市雅韵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不仅改变个人的精神气质,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格。十年来,淮安聚焦打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书香淮安建设品牌,塑造城市气质、提升人文品质、引领阅读风尚。

  走进涟水县图书馆,只见阅读大厅宽敞明亮、环境雅致,各阅览室内书籍摆放整齐有序,数字体验室、多媒体播放室、儿童活动室等功能区域完善,市民们正埋头于书籍中,在纸张的翻动中感受浓浓书香。“十年来,涟水县图书馆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以前的图书馆体量小,藏书少。如今的涟水县图书馆,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25万余册、电子图书20万册,智能化管理系统一应俱全。”涟水县图书馆馆长杨倩倩介绍,体量的改变只是涟水县图书馆的外在变化,安东讲坛、强国书架、非遗进涟图、行走的图书馆等众多特色活动的开展才是涟水县图书馆的灵魂之变。

  涟水县图书馆的变化,正是淮安公共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如今,淮安已建成了覆盖城乡、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老旧小区中的洪门社区书房、乡村里的碾石书屋、有轨电车上的流动有声图书馆、公园里的九龙湖书房等各式各样的书房遍布淮安城乡的各个角落,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高度认可。目前,我市居民阅读指数稳步提升,阅读设施满意率、阅读活动参与率和满意率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城市书香已然在淮安“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21012155941.jpg

谭鑫/摄

  曲音袅袅唱出人民心声

  “村官三部曲”摘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12项省级大奖,《留守村长留守鹅》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开幕式演出,《村里来了花喜鹊》代表江苏参加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十年间,涟水县淮剧团捧回了诸多奖项,“村官三部曲”叫好又叫座,被业内称为现实题材创作的“涟水现象”,但这些都是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十年前,我们剧团入不敷出,一度陷入人才流失、剧目短缺、市场收缩的境地。尽管如此,我们也没有放弃,集资创排现代戏《鸡村蛋事》,让我们剧团重获新生。”翟永军说,这十年来,涟水县淮剧团全力演好身边的故事,从大学生村官、留守村官再到扶贫村官,苏北农村十多年的进步与变迁被剧团搬上了舞台,“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农民是写不尽的戏剧。我们的作品从乡村来、演百姓事,更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现在我们还推出了剧团的抖音账号,让群众在家里也能欣赏淮剧作品。”

  十年来,淮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为目标,立足淮安、凸显特色,在政策创新、题材挖掘、融合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大力推动文艺文化创作生产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精品迭出。特别是围绕革命题材、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奋进新征程等重大主题组织创作,充分发挥国内文艺院校高端人才优势,积极搭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专业舞台艺术创作单位合作平台,成功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创排儿童剧《新安旅行团》,该剧目于今年5月30日在淮安大剧院成功首演,剧目演出得到广大市民热烈追捧,仅首演当天全网观看总人次达327万。

  十年来,我市还涌现出了淮海戏《天下民心》、现代京剧《杰出楷模周恩来》、现代淮剧《哎呀,我的憨哥哥》、舞剧《血战刘老庄》等一批红色革命题材、乡村振兴现实题材的舞台作品,推动淮安文艺创作由“高原”走向“高峰”,更积极探索“送戏下乡”新模式,让悠悠曲音唱出人民心声、走进千家万户。

素材源:赵越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2期 | 探淮河发展新径 启生态经济新程

阅读排行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8期 | 创优营商好环境 释放淮安“新活力”
  • 淮河流域重要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 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佛子岭水库
  • 安徽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 中国·淮安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创业中华·侨聚清江浦” 暨食品产业推介、科技项目签约大会举行
  • 江苏淮安:建强交通枢纽 夯实发展硬支撑
  • 江苏涟水成集镇:打造苏北“小延安”红色故事代代传
  • 264省道淮安区段预计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
  • 冲刺 “开门红”,江苏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满弦”推进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1期 | 筑淮河发展之基 谱生态经济新章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