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淮河动态
  • 淮河两岸
  • 淮河视角
  • 淮河文脉
  • 淮河朋友圈
logo
  • 淮河生态经济带>
  • 淮河文脉 >
  • 正文

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开馆!万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

2023-01-13 15:53: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20230113_155349_000.jpg

  1月12日,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备受瞩目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位于江苏省盱眙县东南方位的大云山西汉王陵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博物馆以西汉江都王刘非的王陵遗址为展示主题,让埋藏了2000多年的万余件珍贵文物“重现天日”,向游客展示西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以及墓主人江都王刘非的“奢华生活”。

20230113_155349_001.jpg

  “庄重大气的建筑主体、天人合一的中庭空间,以及采用汉代最有代表性的红、灰、黑色作为主色调,都很好的展示了汉风建筑的雄浑厚重和简约质朴,在馆里欣赏首次展示的文物时,我也仿佛穿越时空梦回大汉了!”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李则斌感叹道。

20230113_155349_002.jpg

  自2009年起,南京博物院和盱眙县政府开始对大云山西汉王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有主墓3座、兵器坑2座、车马坑1座,各种等级的陪葬墓13座,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在汉代诸侯王墓中,是非常少见的。”盱眙县博物馆馆长张春鹏介绍:“从考古探明的遗址显示,陵园里面有密集的建筑群,还有道路、阙基等遗迹存在,陵园的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足足有35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这里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精美的乐器、兵器、饮食器等随葬品,有金缕玉衣、青铜编钟、琉璃编磬、鎏金铜鹿灯等珍贵文物,还有象征千年相思的长毋相忘银带钩等配饰。”

20230113_155349_003.jpg

  “政府投入超亿元建设了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通过‘朝、国、王、陵、城’的展陈主线,多角度的展现大云山汉王陵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博物馆建成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结合建筑风格、历史底蕴等元素,为博物馆题字,站在牌匾下仿佛可以感受到磅礴的汉风古韵。”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负责人王栋介绍道。

20230113_155349_004.jpg

  “大云山正南方2公里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城遗址’,它和小云山、青墩山三山相连,是洪泽湖以东地区的唯一山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此境内发现了很多汉墓,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盱眙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卞龙如数家珍:“盱眙古称都梁,秦时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境内文物古迹多不胜数,除了大云山汉王陵,我们还有东方庞贝水下泗州城、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第一山题刻、管鲍分金亭、南宋古城墙等自然、人文景观资源66处,盱眙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县级博物馆中也名列前茅。”

  “汉韵文化体验、汉式休闲养生以及其他旅游综合服务等功能在未来也会不断完善,盱眙县将全力推进大云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更好地展示汉文化和盱眙特色,用这一新的城市品牌擦亮盱眙山水文化名片。”盱眙县委书记邓勇说。

素材源:王智信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2期 | 探淮河发展新径 启生态经济新程

阅读排行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48期 | 创优营商好环境 释放淮安“新活力”
  • 淮河流域重要规划编制取得新突破
  • 人民治水 淮河印迹|佛子岭水库
  • 安徽构建“一心两屏四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
  • 中国·淮安第四届淮河华商大会“创业中华·侨聚清江浦” 暨食品产业推介、科技项目签约大会举行
  • 江苏淮安:建强交通枢纽 夯实发展硬支撑
  • 江苏涟水成集镇:打造苏北“小延安”红色故事代代传
  • 264省道淮安区段预计2025年6月底建成通车
  • 冲刺 “开门红”,江苏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满弦”推进
  • 宏·观淮河生态经济带第51期 | 筑淮河发展之基 谱生态经济新章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