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原粮,心里不慌’。在李集村党总支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除种植稻麦两季外,还将丰收的小麦加工成种子,形成产业链,销售给市内外数十个种植基地,围绕‘好种子,在李集’这一金字招牌做文章,把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民丰种业种植基地负责人王一军说。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街道李集村曾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普通村庄,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面对挑战,李集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之中,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径,创新发展“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模式,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
王一军
“在窑厂开过拖拉机,做过预制水泥砖生意……我18岁开始创业,当年就实现了‘万元户’目标。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我的豆丹养殖从第一年承包的50多亩地到如今的200多亩,规模扩大了,收入也上去了。今年我还要增加投资,帮助乡亲们就业增收。”碧雪湖农业豆丹养殖基地负责人胡克俊向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左达超分享他的致富故事。
2021年,胡克俊发现李集村土地肥沃、温度适宜,在经过几轮市场调研后,在此干起了豆丹养殖。“我原本是个‘门外汉’,刚开始全靠自己到各地参观考察,向书籍学、在‘线上’学,反复实验,反复琢磨。”胡克俊说,第一年从市场购买了豆丹籽,发现养殖成本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于是第二年自己研究,在村党总支推荐的养殖专家视频指导下进行繁育生产,结果初次培育的豆丹籽产量就达到了市场上的高产水平,超出预期目标。养殖豆丹的四年里,胡克俊先后解决了豆丹品种、密度、放养时间等关键问题,带领群众获得了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
“我们基地之前种大豆,一亩收益不过千元,养殖豆丹的效益远超大豆,一亩大豆田养殖豆丹收入可达近万元。村党总支定期邀请知名专家为我们进行技术指导,在不断地学习研究中,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养殖秘诀,吸引了县内外许多养殖户来此学习。”碧雪湖农业豆丹养殖基地工人陈敏说。
党建引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振兴路。近年来,李集村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在各种植养殖基地推行“支部+农户”帮扶模式,采取“一项产业、一名党员干部,一套帮扶办法、一抓到底”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指导碧雪湖农业豆丹养殖基地等以本产业项目为核心,融合稻麦、玉米、大豆等多元化种植的产业兴村实践正蓬勃开展,绘就了一幅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涟水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左达超(右)与胡克俊交流豆丹生长情况
截至目前,李集村共有种植养殖基地近10个,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脚步走得稳、走得实。“大豆+豆丹”“大豆+玉米+豆丹”等综合种养模式在李集村落地生根,不仅带动更多农民通过科学种田增加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村集体要富,产业必须强。我们坚持党建领航、产业护航,创新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推动集体经济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李集村党总支书记薛超志说。
党建引领产业兴村之路在李集村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打造粮食种子品牌,发展壮大豆丹养殖、稻麦两季种植、玉米种植和多元化种植产业,以及创新和实践探索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李集村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还促进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壮大。未来,李集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架起村党总支与群众间的“连心桥”,不断为涟水县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图文:左达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