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岔河镇陈向村的一处水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鳞次栉比,光伏板下水面铺满了又圆又大的绿色芡实叶。采摘工人穿梭在其中,挖出一个又一个芡实果。就这么一片普普通通的水面,既有光伏发电,又有农业种植,还有渔业养殖、农业养殖,一地五用,将水面利用价值使用到极致。
光伏板下芡实丰收
8月23日早上5:30,天才蒙蒙亮,陈向村村民陈师傅跟往常一样,穿上防水皮裤,戴上手套,头顶遮阳帽,下到深至膝盖的水里,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我就是采芡实呀,从早上5:30采到11:00左右。”陈师傅站在水中,把芡实果扔进身边浮在水面上的大盆里,然后又熟练地将手伸到水下,上半身微微倾斜,没一会就又扒出了两颗圆圆的芡实果。
在陈师傅的身后,除了紧贴着水面生长的大片芡实叶,还有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这是淮安这边最早一批的光伏项目,洪泽光伏项目一期工程2011年12月并网发电,二、三期工程2013年7月并网发电,项目总占地1470亩,安装了约16.4万块太阳能组件,能发4万千瓦时的电。”陈向村党总支书记介绍道。
水上发电,水下种养,将光伏发电与水面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我承包了光伏板下的空余水面,用来种植芡实,每年8月20日至10月20日是芡实采摘季。”当地的种植户徐克荣表示,他目前种植了500亩的芡实,一亩地可以产400斤芡实籽粒,主要销往江浙沪、福建等地。
向波表示,光伏板下的水面闲着也就闲着,还不如利用起来,种植户除了在水下种植外,还协助巡查电站运行情况,对光伏板进行日常维护。
鸭子还没养,已订出5000只
提起水下养殖,徐克荣可谓是把这片水面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你看这芡实还没有采完,鸭子还没有养,就已经预订出5000只了。”
在芡实开始第四轮采摘时投入鱼苗,10月起饲养绿头大公鸭,11月投入龙虾苗。“龙虾可养至次年5月;鸭子能养两茬,春节前一茬,春节后一茬;草鱼养到清塘前。”徐克荣对于水下养殖情况娓娓道来,去年投了1500公斤鱼苗,产了5000公斤的草鱼,5元一公斤就卖了。鱼虾鸭养殖中,鸭子的经济效益最大,去年养了3000只,批发价80元一只,客户订多少他就养多少。
“在这片水面搞养殖,食物都是天然的,水里的田螺、掉落的芡实、杂草、茎叶,都是鱼虾和鸭子能吃的,根本就不用喂饲料。”徐克荣养鸭养鱼虾的初衷并不是售卖,而是希望它们可以协助清塘,把水里的杂草吃干净,便于来年芡实的种植,出售的是“剩余价值”。
“鱼虾鸭都是给我打工的啊!”徐克荣调侃道。其实,在他的心里有一笔清清楚楚的账,在5月份种植芡实前,必须把水里的杂草清除干净,如果请人来除草,500亩面积的清理费就要好几万元,如今投入鱼苗虾苗,养上鸭子,轻轻松松就把杂草清除得干干净净,还能有额外的收益。
农光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同一片水面,水上是光伏板发电,水下种植芡实,再轮番养殖鱼虾及家禽,一处水面五个用处。光伏板能部分遮挡阳光,降低水面温度,同时抑制藻类生长,为鱼虾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田螺、芡实种植后的枯枝等又为鱼虾鸭提供了丰富的粮食,电力、农业、渔业与生态多重效益有机融合,既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又促进了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早上采到中午,这大半天收入有220元。辛苦一些,但在这边算很高的了。”村民陈师傅笑着说,他很乐意到水里采摘芡实,等到鱼虾收获时,还会来捕鱼捕虾。围绕这片水面的生产,徐克荣在村里请了近30位村民来打工。
“这种模式提升了水域的利用率,提高了附加值,有利于种植户增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向波表示。据悉,近年来,洪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聚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采取“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将光伏发电和高效农业有机结合,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陈燕飞 张雪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