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2场活动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博物馆》主编刘曙光作题为《大运河文化的构建与传承》的演讲。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策划了系列宣讲。本场活动是这个系列的第五讲。
“一条大运河就是一部中国历史兴衰史,一部中华文化的演进史。”刘曙光从历史的运河、现实的运河、申遗的运河三方面梳理了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并强调在世界遗产的语境下提炼中国大运河的突出普遍价值。他认为,不断研究和认识大运河,对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连续性、统一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从古迹,到文物保护单位,再到世界遗产,大运河经历了一场重获新生的文化整治和疏浚。刘曙光表示,“大运河地理空间跨度大,延续使用时间长,文化遗产资源多,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是具有特殊亲和力与凝紧力的活态遗产。”大运河申遗成功了,但有关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仍在继续。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生了四个方面的转变:由被动保护转向主动保护和防护,由“运动式”、突击式向长效化、常态化的保护机制转变,由保护为主向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工作并重转变,由文物部门的保护利用向各行各业对大运河文化积极主动的传承弘扬。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光明网承办。光明网、光明日报客户端对活动进行现场直播。
原链接:“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2场走进扬州 宣讲大运河文化的构建与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