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下午,在洪泽湖古堤(二河西堤)生态修复一期工程现场,火辣的阳光晒得人汗流浃背,但项目现场的工人仍在辛苦作业。
淮阴区水利局运行管理科科长周建华介绍,洪泽湖古堤(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是淮阴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起五河口,南至洪泽区界,全长约23km。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计划分三期实施。目前,一期工程完成率约85%,计划8月底前完工。
站在二河西堤,远眺二河武墩大桥,河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眼前是修剪整齐的绿化带,树木花草基本种植完成,悠长小径延伸至河边,还有供市民休息的长廊,再也不似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凉景象。工人严克丰正忙着栽花,他是附近居民,正好在家门口做工,算是亲眼看着二河西堤这一片改造完成、慢慢变美。“以前啊,这河岸边有房子、菜地,荒滩杂草看起来乱糟糟,现在树种上了,道路也宽了,环境变美了,我们老百姓晚上也有地方散步了。”
按照市委“添绿、减硬、留白”的要求,洪泽湖古堤(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突出洪泽湖历史文化和二河水韵文化,围绕洪泽湖大堤的防洪保安能力,挖掘古堤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沿途共设有湾影长廊、水源观测、防汛应急、十里芦荡、荷花广场、贤孝公园、林间树屋、高堰公园、文化长卷、治水传说等十个点位,既能欣赏原生态自然风光,也能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历史文化知识。一条西堤,秀出了景,显出了文化,串起了产业,也引来了游人。
西堤旁边有一条太平河为二河顺堤河,上起高家堰镇十堡排涝站,下至马头镇郑台排涝洞,总长19公里。以往由于缺乏系统性治理,河道淤积,杂草丛生,坝梗阻塞严重,砂性土河坡抗冲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善二河西堤生态环境,淮阴区对太平河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内容包括清淤疏浚、木桩护岸、工程配套、水土保持等,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现在的太平河,河坡两岸风景美了,水质和河道生态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围绕淮阴区大运河百里画廊“一核、一片、三带”总体布局,除了洪泽湖古堤(二河西堤)生态修复工程外,淮阴区水利局还将实施五河口生态修复先导工程,以及环湖公路淮阴段建设工程,分步打造环湖廊道。三项工程实施后,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大堤的防洪保安能力,改善河道水质,发挥水资源调度作用,还可以深度挖掘洪泽湖大堤及五河口的景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出环境清新自然、文化特色鲜明、交通顺畅便捷、产业绿色生态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功能片区,充分展现“运河之都”的时代魅力,使洪泽湖大堤成为一条生态廊道、交通要道、旅游热道、产业大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