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大福村,联排的农家小楼、整洁的农家小院、宽敞的道路广场,不远处是集中连片的高效农业示范点和厂房林立的农民创业点,好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画面。
自2011年始,大福村创新实施创业点、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三点合一”发展模式,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大福村村支两委在“三点合一”基础上创新实干,让大福之“福”惠及每一位村民。
坚持党建引领,走上富民强村路
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基层组织。村两委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牢记初心永不变”,按时开展“三会一课”组织活动,不断规范党组织建设。利用每月10日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让群众代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开展五星党员户评比,通过增强党员的看齐意识,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搭建一张联系群众的结对网络。以支部为单位,组织有活动能力的党员联系企业和村民,每名干部联系1家企业,每名党员结对20户村民,形成“支部—党员—群众”沟通联系的良性互动,有效把村支两委的主张变为党员群众的自觉行动。
谋划一些惠及群众的切实举措。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儿童活动室、健身房全天候开放;服务大厅增设为村民代缴、提取养老保险、涉农补贴等业务;每年免费为60岁以上群众体检和200人次的劳动力体检;每年分层次为考上大学的新生发放奖学金;帮助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村民进入创业点企业务工,坚持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绿色发展,大福人民有“大福”
大福村因地制宜地推出将农民集中居住点、高效农业示范点和农民创业点通盘谋划、集中推进的“三点合一”模式,催生了大福村的美丽嬗变。
填河造地、拆旧建新、集中居住、流转土地,经历一番改造后,大福村村民不仅住上了设计大方、功能齐全的三层农家“小别墅”,还为大福村的发展腾出了一片大有可为的“福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整理出的连片农田、规划好的工业园区,引来了一批批在大福村投资兴业、带领村民致富的“福将”。王小红就是最早来大福村的投资者。扎根大福村16年,她一手将恒洁刷业从一个占地2亩、员工不到10人的不知名小厂发展成为年产值超2000万元、全国牙刷丝行业第一梯队的品质企业,不仅连年为村集体增收作贡献,还为60余名大福村及周边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大福村现有高效农业示范点1000亩,引进农业种植大户,打造生态采摘区,在“一村一品”基础上发展“一村多品”,树立起文艺葡萄园、大福垂钓中心、大福水蜜桃、瓜瓜乐生态农业采摘基地等一批农业项目发展典型。鼓励土地适度集中流转,发挥土地效益更大化。
赵启瑞 摄
坚持生态优先,美丽乡村入画来
大福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集体经济的20%用于环境整治工作,聘用专职保洁员10名,垃圾运输员2名,负责村内环境卫生工作。村里印制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倡议书发放给群众学习,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组整治农村突出环境问题,逐组挨户过堂。
以五星党员户评比和文明户评比为抓手,大福村树立村民信服的典型,凭借集体智慧出台村规民约,推动村民自治,监督影响村容村貌的不文明行为。推进殡葬改革,集中安葬,引导村民将坟茔迁至公益性墓地,推动人居环境大改善。
围绕资源整合,大福村引导搬迁农户到集中居住点居住,用集体经济的20%用于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点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村容村貌稳步提升。对创业点引进的13家企业,不达标企业坚决关停,限期整改,杜绝污染企业入驻创业点。
原标题:淮安大福村:“三点合一”奔富路大福人民有“大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