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淮安段 王佳供图
鼓钟锵锵,淮水汤汤,千里奔腾的淮河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见证着南北东西文化的融合与变革,激荡着沿淮儿女对幸福生活的真挚期盼。2024年以来,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立足流域厚重的文化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治水实践,积极推动水文化发展,为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力文化支撑。
高位推动
指引淮河水文化发展新方向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淮委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同时把加强淮河水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治水的重要使命,纳入《“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不断建立健全水文化建设工作机制。2024年5月,淮委召开淮河流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立足传播淮河声音、讲好淮河故事、弘扬淮河文化,推动主题宣传、水文化遗产调查、水文化作品创作等工作开展,不断提升淮河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我们把加强淮河水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淮河保护治理实践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继承发扬红旗渠精神、抗洪精神、淠史杭精神、王家坝精神。”淮委副主任吴贵勤介绍,淮委策划开展了治淮精神宣传阐释等18期,开展建构河流伦理调研,举办淮河水文化讲座,组织开展淮河源头水文化研究,在历史长河中审视水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特殊的重要位置,在时代大潮中把握水文化引领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学思践悟中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淮河水文化。
守正创新
绘就淮河水文化发展新画卷
时间镌刻不朽,文化历久弥新。淮河流域一批见证物、淮委6位讲述人分别入选“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共和国水利故事讲述人”,有力展现新中国治淮的家国记忆和伟大成就;策划推出“一场人民的治淮壮举”“历史上的今天,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等15个专题视频,科学发布权威声音,有效展示工作进展;制作推出“淮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跟着淮河防汛了解这些‘高频词’”等汛期科普作品12期,普及水利知识,持续打造淮河水文化品牌;参编《中国河湖大典》《中国水利史典》和《水利年鉴》《中国河湖年鉴》淮河部分,开展建构河流伦理研究,形成淮河源头考证研究阶段成果。
“历史川流不息,治淮久久为功。我们还举办了‘水文明与水文化的独有特征’‘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伦理’等水文化讲座,在已出版《淮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要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淮河流域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梳理水利遗产144处。”淮委办公室焦娇介绍了水利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
多元融合
激发淮河水文化发展新活力
大禹文化、大运河文化、廉洁文化……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融之地,文化兼容并蓄,灿若北斗。淮委坚持讲好治淮故事,有效提升治淮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文化内涵,努力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水文化产品和服务,有力促进淮河流域水文化多元融合发展。
积极推动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淮委深入挖掘直管工程文化内涵和优质水元素,建设骆马湖二湾生态法治基地、沂沭河生态司法保护基地,建成大官庄水利枢纽等3处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功创建沂河刘家道口水利风景区等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充分依托闸区、堤防、河道建设大运河文化宣传平台、河长制主题公园、红色故事宣传平台等水文化景观,因地制宜建成25个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展厅。其中,宿迁节制闸入选水利部第五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名单。
精心策划制作水文化作品。淮委持续丰富“故事里的淮河”文化专栏,推出“治淮往事”等系列宣传作品11期,征集“诗词里的淮河”主题征文49篇,拍摄制作的15期“人民治水,淮河印迹”系列微视频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节水护水志愿服务与水利公益宣传教育专项赛一等奖,全方位、多角度讲好淮河故事。
聚力打造水文化多元融合发展平台。在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上,淮委围绕“积极推动淮河保护治理与水文化传承”作主题发言,依托淮河文化论坛、大禹文化宋韵文化传承发展交流会、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等平台开展学术交流,提升淮河水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淮委案例连续4年入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完成淮河流域跨省河湖名录,印发《淮河流域水利风景区名录》,牵头建立“淮委+黄委山东河务局+苏鲁两省河长办”协作机制,不断强化淮河流域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拓展治淮陈列馆馆藏展览内容,加强水文化数字化产品的制作与展示,推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锦旗等8件展品在“共和国印记——江河奔腾看中国”专题展出。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与水文化建设统筹协调,“江风廉韵”案例入选水利部廉政办新时代水利廉洁文化建设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淮委主任杨锋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淮委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和认识淮河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赓续历史文脉,让淮河水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为推动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文/王佳 姚倩 图/王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