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坝闸
在淮河流域上中游有这样一个工程,它是淮河中游蒙洼蓄洪区的进洪口控制工程,是淮河防汛调度中的一张王牌。每至淮河汛期,它的启用与否是淮河防汛的焦点,它就是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
淮河防汛“晴雨表”
王家坝闸位于豫皖两省三县三河交汇处(固始、淮滨、阜南三县,淮河、洪河、白鹭河三河),是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进洪控制性工程,与蒙洼蓄洪圈堤、曹台孜退水闸共同构成蒙洼蓄洪工程。闸身全长118.4米,13孔,孔宽8米,控制面积187平方公里。
1950年的淮河水灾,让毛泽东主席潸然泪下,连续四次对淮河救灾和治理作出批示,中央人民政府召开治淮会议,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家坝闸应运而生。
1951年,治淮委员会召集河南省治淮指挥部及信阳、潢川、阜阳3专区指挥部,对上至新蔡、潢川,下至润河集一带受灾地区进行勘查,并作出规划:分割蒙洼为两块,南部作为蓄洪区,沿蓄洪区北部筑濛堤一道,两端连接淮河北岸大堤,构成圈堤,与进、退水闸组成蓄洪库。1953年1月10日,王家坝闸动工兴建,当年7月14日竣工。
王家坝闸建设施工现场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一份档案《阜阳专区治淮指挥部4月份治淮工作综合报告》记载了当时王家坝闸修建的情形。据各县报告,全区共上堤民工达50余万人,截至1953年4月30日,已完成土方濛洼蓄洪工程。王家坝闸建成后,经过50余年的运行,于2003年拆除重建,新扩建的王家坝闸为全电脑自动化封闭式机房,13孔闸以从容之姿静看淮水涨落。
受地理位置因素影响,每遇集中降雨,淮河上游山区洪水来量大、来势猛、来得快,极易在中游阜南境内形成梗阻,以致洪涝灾害易发多发,防汛任务艰巨。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位于三河交界的王家坝闸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蒙洼蓄洪区入口控制工程,当王家坝闸上水位超过29.3米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度开闸蓄洪,使一部分洪水进入蒙洼蓄洪区分流,从而保障淮河干流沿岸城市安全,因此王家坝闸也被誉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风向标”。1953年建闸至今,王家坝闸共在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区域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治水精神历久弥新
蒙洼蓄洪区与王家坝闸休戚相关,是淮河流域第一座调洪设施和安全屏障。每遇洪水来袭,王家坝闸开闸蓄洪之时,便是蒙洼蓄洪区发挥关键作用之时。
2020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7月20日8时31分,根据国家防总调度指令,王家坝闸13孔闸门缓缓打开,滚滚洪水喷薄涌入蒙洼蓄洪区。这是王家坝闸1953年建成后第16次开闸,也是蒙洼蓄洪区第16次蓄洪。开闸蓄洪前夕,蓄洪区内百姓有序撤离,从接到撤离指令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只用了7个小时。蒙洼、南润段、邱家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姜唐湖、董峰湖、荆山湖等8个行蓄洪区的先后启用,降低淮河上中游干流洪峰水位0.20~0.40米,有效减轻了淮河上中游防洪压力,为保淮河安澜,立下了汗马功劳。
建成70多年来,在长期与水灾的抗争博弈中,“王家坝精神”孕育而生。舍小家、为大家的顾全大局精神;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自强不息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同心的同舟共济精神;尊重规律、综合防治的科学治水精神,在一次次考验淬炼中历久弥新,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一件件实物档案,一份份文件资料,一个个荣誉称号,见证一代代淮河水利人,坚守治水为民的初心,用心用情守护淮河安澜。如今,王家坝闸已经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幸福生态王家坝
“老灾窝子”是王家坝人对蒙洼蓄洪区的旧称,因为启用频繁,也让这一区域成为远近闻名的“穷窝子”。以前洪水一来,庄台成孤岛,生产生活全被打乱。“家住沿岗头,吃水贵如油,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是曾经王家坝人无奈的感慨。经过多年的探索,当地从原来“人与水斗、人水对抗”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当地百姓利用低洼地,发展适应性农业,让水患成为水利。当地政府还通过移民搬迁、产业引领、就业帮扶等多种措施,帮助当地百姓安居致富。如今的王家坝人面对洪水已不再恐慌无助,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蒙洼不仅仅是一个蓄洪区,还是一片湿地。近年来,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建成,以濛河分洪道为主体,西起岗头,东至曹台退水闸。湿地公园内沃野良田,河岔纵横,鱼翔浅底,飞禽欢歌,一幅生态和谐的田园美景。依托迷人的湿地风光、独特的庄台文化,生态王家坝与旅游观光联动的新业态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节假日来到这里,参观王家坝闸、游览田园湿地、到庄台人家做客。
淮河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夙愿,已然变成现实,王家坝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安稳,越来越幸福!(图文 杜雅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