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寿县东淝河段 通讯员 张伟 摄
2024年,安徽省纵深推进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克难奋进、真抓实干,推动全省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抓水源置换,根治地下水超采治理难题。随着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部署,高位推动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和淮河以南地区农村供水保障提升“两大工程”,皖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地下水水源替换工作惠及1346万人,地下水开采量较2020年减少27%,全省超采区地下水水位全面回升。安徽省还充分规划利用淮河干支流的地表水和引江济淮、南水北调等引调水为水源,用地表水替换皖北地区6市28县(市、区)原有的地下水水源,受益人口2256.86万,总投资264.5亿元。
抓机制创新,深化实化用水权改革。安徽坚持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先后制定或修订《安徽省用水权改革工作方案》《安徽省水权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等,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用水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融合用水权分配发证、交易监管、取水许可、水量监测等功能的管理平台。除此之外,积极探索灌区农业用水权流转、水权抵质押、“合同节水+用水权交易”、用水权限时竞价等多种交易形式,形成“1+1+N”用水权改革模式。2024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地级市用水权交易全覆盖,交易单数同比增长300%。
抓产业发展,推进高效节水。安徽大力发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开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专题辅导,全省年度新签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25个,吸引社会资本超3亿元,覆盖高校、工业园区、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等领域。近年来淮北市积极开展再生水利用工作,为城市发展注入“第二水源”,再生水利用率达34%。出台“节水产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建立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的绿色金融机制,2024年全省授信贷款额达13亿元,是2023年的5倍多,有力带动了节水产业发展。构建节水产业发展服务平台,组织成立“长三角节水产业创新联盟”,推动组建节水创新技术中心,为节水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抓巩固提升,全面强化取用水监管。坚持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全面完成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专项行动任务,全省24.3万个取水口完成信息比对衔接与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数据治理工作,同步建立取水计量档案,企业取水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此基础上,安徽省集中5个月时间,开展取用水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取用水问题相对突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攻坚,摸排取用水户1万余家。对于发现的问题以“一市一单”方式立行立改,全省取用水管理规范化水平全面提升。(通讯员 陈媛媛 汪俊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