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实施“四湖工程”,实现白马湖从生态再造到绿色兴起。
案例背景
淮安白马湖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区东南约30公里,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过境输水湖泊。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白马湖沿湖乡村过度围养,湖体水质日趋恶化。2009年以来,白马湖大力实施“四湖”工程,即“退圩还湖、清水入湖、清淤净湖、生态养湖”,7大类36项工程累计完成投入近34亿元。
具体做法
一是实施退渔(圩)还湖。启动白马湖生态保护工作,清退养殖,转移安置专业渔民,并将其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消除渔民退休后的后顾之忧;对退渔后的湖区圩埂、淤泥等进行清理,并将淤泥集中堆放,使湖区水面面积由原来的42.1平方公里扩大到86.7平方公里,极大提高了湖泊防洪能力。
二是实施清水入湖。对白马湖上游的草泽河、浔河、花河等10条入湖河道全面整治,采取控源截污、河道清淤、驳岸防护、生态修复等多项措施,实现清水入湖。
三是实施清淤净湖。通过退圩还湖和景区建设,累计清淤量达4000多万立方米,2020年通过实施白马湖南闸水源地取水口周边湖区清淤等措施,实现水源地达标建设。
四是实施生态养湖。对沿湖岸边采用绿化、种植挺水沉水植物等生态修复措施,共实施湖岸生态修复近100公里,增加湖滨绿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生态涵养林8000亩。同时对沿湖餐饮船、住家船、生产船进行整治,减少了湖区污染物排放。
白马湖生态现状
白马湖露营
主要成效
“四湖工程”实施后,白马湖退养湖面14.15万亩。转移安置855户3319名专业渔民,清淤4000万立方米,湖区净水面扩大到86.7平方公里,较治理前增加一倍。实施湖岸生态修复约50公里,恢复湖滨带约34公里。增加生态涵养林近8000亩,湖泊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年排放量大幅下降,水质日渐趋好,由劣Ⅴ类变成总体稳定在Ⅲ类水标准。优良的生态湿地引来多种珍稀物种栖息。白马湖湿地公园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9种,其中动物36种(I级保护4种、II级保护32种)、II级保护植物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4种、易危物种6种,其中鸟类210种,包括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黄胸鹀,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小天鹅、震旦鸦雀等。白马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入选2023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