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安徽省阜阳市举行。本届论坛以“淮河文化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主办,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联、中共阜阳市委承办。会议收到相关学术论文120余篇,来自全国党政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单位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在论坛上指出,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淮河文化传承发展,全省社科界潜心钻研、积极作为,形成了淮河文化研究的浓厚氛围,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打造了“淮河文化论坛”等全国性研究平台。各界要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在传承发展中坚持正确方向,在守正创新中回答时代之问,在交流协作中凝聚资源力量,在全球视野下弘扬淮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推深做实淮河文化研究。
淮河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具体表现之一。研究淮河文化,对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发掘淮河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其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服务。
中共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孙正东,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肖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等与会并发言。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兵、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周立文主持会议。专家学者围绕“淮河文化基本问题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淮河流域历史与人物研究”“淮河特色地域文化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70年来,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淮河流域水资源保障能力、水环境保护能力、水生态维护能力、抵御洪涝灾害能力显著提升。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锚定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发展目标,扎实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实现淮河流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注重利用好淮河文化丰富资源,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迸发出有利于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有利于涵养时代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蓬勃生机。(赵凡 马荣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