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认真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部署要求,以建设江苏“美丽中轴”为引领,系统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航运建设,协同推进一二三产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以一轴带动区域发展,充分展现运河之都时代魅力。
代市长史志军调研里运河文化长廊建设
8月15日至16日,淮安代市长史志军调研中央活力区、里运河文化长廊、宁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等城市功能片区规划建设工作。市领导顾坤、赵权、许明、韩文军等参加调研。
史志军强调,要围绕打造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特色,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力。
里运河文化长廊是淮安市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板块。史志军听取了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规划编制和“起、承、转、和”四个节点推进情况,实地走访了国师塔、清江大闸、清江浦记忆馆等景点。
他强调,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淮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要注重挖掘开发,打造精品项目,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影响力。
朱海波调研清江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8月17日下午,淮安市清江浦区委书记朱海波专题调研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暨社会治理工作,清江浦区领导吴守明、汪冲、薛莉参加活动。
在清江浦区长西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人民南路城市微更新项目、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项目现场,朱海波详细询问了相关负责人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进行现场会办。
推进会上,朱海波强调,城市的社会治理是主城区的主责主业,长西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要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线,按照上级要求,脚踏实地做好公共服务的工作;要坚持实用原则,把群众的矛盾吸附在当地,问题解决在基层,让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真正做到解民困、纾民忧;要以达到实效为要求,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提升工作效率,让城市社会治理工作达到新高度,最终实现“守底线、便民生、强基础”的目标。人民南路城市微更新项目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过建筑物改造促使业态升级,通过业态布局抓好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商,创新管理方式,全力加快各项工作进度,为清江浦老城区改造定标准、做示范、树样板,让街区恢复“老清江”的历史风貌。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项目要画好规划设计“一张图”,在做好大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同时谋划打造精致、小众的特色街区,做好历史与现代、大运河文化带与城市微更新项目相融合,在城市建设中注重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城市人文特色,用高端文化产业支撑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
会上,清江浦区领导吴守明、汪冲、薛莉分别作了总结发言,清江浦区委政法委汇报了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清江浦区清江街道汇报了人民南路城市微更新改造方案,清江浦区委办汇报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建设情况。
市委书记陈之常到清江浦区、淮安区调研指导
学党史、开新局,推动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助推县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了解各地未来发展谋划,征求未来五年发展意见建议……淮安市委七届十四次全会召开不久,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率队到县区开展调研,加快提升县区板块综合实力和对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市领导李森、顾坤、孙虎等参加调研。
8月20日,陈之常调研清江浦区。陈之常希望,清江浦区树立更大格局、立足更高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扛起主城区的责任担当,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当好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主力军。
对此,陈之常提出五点意见:
以发展为根本加快提升综合实力
做强中心城区,是淮安承接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转化、建设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是关系淮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突出项目攻坚,精准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力争培育千亿级、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要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落实市“营商环境40条”,强化属地责任,主动服务好辖区内的央企、国企等各类企业。要建强平台载体,推动资源向工业重特大项目集聚,努力在创新发展、人才集聚上取得更大突破。
以功能为关键巩固放大特色优势
清江浦区承担着中心城市的诸多核心功能,是全市的“多功能会客厅”,集中体现着淮安的城市形象、建设水平、发展能级。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功能:提升商务商业功能,打造服务全市、辐射苏北的区域性综合消费中心;提升文化承载功能,全力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区域;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功能提升、品质提升,提高城市建设精细化、智慧化、系统化水平,扎实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大市区”建设。
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最好检验。要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和管理,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布局,改善提升老百姓生活环境,以“绣花功夫”管理好城市。要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守护好绿水青山。要探索共同富裕路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要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形成多层次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以安全为前提有效化解风险隐患
对于发展而言,安全既是前提也是底线。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积极探索将常态化疫情防控纳入社区治理,做到平时抓“防”有力有效、应急抓“控”快速精准。要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切实提升本质安全能力。要持续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党建为引领广泛汇聚奋进力量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落脚点在“办实事、开新局”。要增强党委班子引领力,全力推动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为推进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证。要增强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升专业部门岗位匹配度和干部专业化水平,展现中心城区干部队伍的应有担当。
陈之常还实地调研高升桥片区整体开发项目“一线一园”文旅廊道项目、清晏园及西大街周边街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大运河文化带文旅项目等。
在调研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项目时,陈之常指出,要突出以项目带产业、以建设促发展,加快实施一批有带动能力的文旅项目,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现质的提升。
8月17日,在调研淮安区时,陈之常来到大运河文化带(淮安区)“百里画廊”。陈之常指出,要充分发挥淮安区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优势,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做好古城老街保护开发利用等文章,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在淮安落地落实,充分展示建设好周总理家乡的“象征意义”。
陈之常提出,在打造特色名片上要有新亮点。周总理家乡是淮安区也是全市最大的名片。从建设好周总理家乡、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角度而言,淮安区古城保护与开发必须抓也必须抓好。要把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好,将其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和主动意识。把硬件基础建设好,让古韵今风交相辉映,不断提升文化载体的承载力和表现力。把软件配套提升好,推动资源活化利用,让游客流连忘返、爱上淮安。
代市长史志军调研历史文化建筑
推进绿色航运整治工程建设
8月20日下午,淮安代市长史志军赴淮安区调研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及绿色航运整治工程建设。副市长赵权参加调研。
史志军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建设,立足地方特色、统筹全市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放大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以淮安老城“萧湖、勺湖、月湖、荷湖、桃花垠、河下古镇”为主的连片7.44平方公里是集中体现淮安深厚底蕴和特色风貌的区域。在萧湖,史志军听取了“四湖一垠一镇”项目规划情况汇报。
史志军指出,功能价值是历史文化街区、景区的生命力所在,要通过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使用功能的植入,让其经久不衰、永葆活力。要合理安置商业区的群众生活,让人文气息与商业气息和谐共融。
史志军强调,淮安全市都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要将全市域景点资源集成整合、串珠成链,统一宣传推广、运营管理,做好淮安大旅游文章。
在镇淮楼,史志军一行远眺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淮安府署等历史文化建筑。史志军指出,古建筑等历史遗存是一座城市历史的传承、底蕴的象征,要秉持复兴理念,在大力保护、充分传承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推进古建筑、古城区的改造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的时代魅力。
在前期打造京杭运河绿色航运基础上,淮安区将绿色现代航运工程融入大运河“百里画廊”之中,同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史志军一行沿大运河北上,先后察看灯塔广场、左岸花园、黄码大桥体育公园、汇行广场等项目建设情况,充分肯定了“百里画廊”建设取得的成绩。
史志军指出,“画廊”不仅要体现在多彩绚烂的植被上,也要表现在独具特色的建筑上,要在沿线因地因势因需增设景观小品,完善功能、增强美感。
史志军强调,要为“百里画廊”打造注入更深层次的内涵,将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融为一体,真正打造让群众满意的幸福画廊、生态画廊和致富画廊。
原标题: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代市长史志军等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落地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