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在地缘上并不与大运河主干道接壤,为何也能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城市?追溯历史根源,我们探寻到,盐城对大运河的兴起与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名副其实的大运河盐文化支柱性城市与区域。
千年前开凿的大运河在江苏蜿蜒约790公里,流经8个城市,广袤土地、万千民众得以滋润、繁衍。这一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泽被后世:沿线常住人口占全省85%、经济总量占全省91%。一座座繁华城镇依之而建、缘之而兴、因之而美。
纵观运河沿线,在其他省境内,大运河大多呈线状,但在江苏却形成了由运河干线与若干支线组成的大运河网络水系。在运河干线上从南到北有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多条运河支线,则把南京、泰州、南通、盐城、连云港及众多中小城市和镇村串联在一起,还打通了省内几乎所有重要水体,如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乃至东海与黄海,实现全省水上运输航道全覆盖。
正是这样如毛细血管密布的大运河水系,将省内的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楚汉文化、海洋文化等不同地域文化联为一体,大运河文化由此也成为促使当代江苏文化一体化与多样化共生发展及全省各区域文化建设均衡发展的强大动力。
01
千年运河 自古与盐城的历史渊源
盐城史称盐渎,因为紧邻黄海的区位优势,自古以产盐著称,此处“环城皆盐场”,因此而得名盐城。在水文水运关系上,盐城因为这里有运盐的水道通往大运河,始终与大运河关系紧密,是江苏“里运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运河,是中国京杭大运河江苏省段的中段。在盐城,至少有4条非常重要的盐运水系,它们连同天然河道在盐城地区与大运河主干道之间形成密集水网。这样高密度的盐运水系在整个江苏都十分罕见。
煮海为盐,形成盐城运河文化遗产
盐城的盐经过大运河运出去。盐城地处苏北沿海,拥有悠久的盐业历史。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先民已在此引海制盐。因盐产丰富且水运交通便利,西汉元狩四年置盐渎县,东晋义熙年间更名为盐城县。
明清时期,两淮地区遂为重要的盐产地,盐场众多,运盐河也因为食盐运输应运而生。其运河文化也与淮盐的生产和运输等活动密切相关。
宋元至明清时期,盐城地区形成以范公堤、串场河为轴心的盐业经济整体格局。考古人员在伍佑宏心村一组遗址发现文化层断面。如今,安丰盐场的七里长街和明清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运盐凿道,构成盐城境内的运河体系
盐城境内的运河文化遗存主要涉及古邗沟运道和串场河盐运通道。
古邗沟运道。据目前已知史料记载,盐城自秦汉时期成为淮盐的重要产地。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吴王为北上争霸而开邗沟,进行海盐生产,同时为了运出海盐,开凿邗沟支道,这是中国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运河。盐城恰好处于邗沟运河流域。盐城古射阳湖是邗沟故道的重要节点。
无论是隋唐运河体系,还是嗣后的京杭大运河体系,邗沟(明清称里运河)运道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古老的一段。这也是运河与盐城发生最早关联的记载。
串场河。串场河自古就是一条运盐河道,嗣后不断得到浚治,是大运河水系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时至明清,安丰盐场已雄踞“淮南中十场”之首,成为南北水运枢纽,以及串场河畔的盐业重镇。盐城、泰州境内各盐场为了运盐方便,先后都沿下河一线而建,下河因串通境内各盐场,因此得名串场河。它穿越盐城三分之二市域。大运河与串场河间密如蛛网的河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运盐水系,也催生出沿线许多城市、集镇。东台安丰古镇,因盐而兴。这条盐运河道中的大部分在今盐城境内。
还有盐宝河。盐宝河是盐城直通宝应的河运通道。位于盐宝河河北的圩堤——年余堤,也是古人为运盐西出、开挖河道后筑成的。
隋唐时期,古代中国第一次形成完备的运河交通体系。
记录盐城,传统中国的产盐重镇
多少年,一只只船载满白花花的盐,从运盐河出发,驶入运河,抵达全国各地。盐城的盐,使得一个又一个朝代的银库充盈丰盛,同时也催生了大运河丰富而灿烂的盐文化。
历史证明,大运河则是盐城海盐外销乃至私盐贩卖的重要通行河段。作为大运河淮扬段余水减泄入海的尾闾,盐城以巨大的经济与民生代价维护了运河的整体平稳。
为了盐业运输畅通,历代统治者们也十分重视运盐航道的疏浚和管理,运盐业使得大运河主干道不断疏浚扩容、南北延长。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无穷无尽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里下河地区的洪涝灾害非常重视,经过了历次疏浚、拓宽、加固、改造、提升,大运河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大运河宛若长虹纵贯大江南北。
02
盐城符号 大运河文化网上频频闪现
作为大运河的生长“原点”,江苏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重点。历史佐证,古代盐场场景还原,流经江苏的千年大运河,多条重要的大运河支线河道,流经盐城和连云港境内。
今日盐城,在大运河文化体系中展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也释放出多样的文化价值。2021年6月3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将盐城、连云港两市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体系的建议,由此构建网状分布的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格局。实现全省十三市全员加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家庭。东台也藉由此会议,正式加入大运河城市“朋友圈”。今日运河,贡献着“盐城智慧”。
盐城扬鞭策马在行动
挖掘运河文化,讲好运河故事。2021年11月5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盐城分院成立大会暨第三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在盐举行。大运河沿线各省市的专家学者相约而来,进行智慧碰撞。
峰会为何在盐城举办?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院长夏锦文介绍说:“盐城自古以来,是链接大运河与海洋间转输的重要交通节点,是陆海联运、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
本次峰会设立在盐城,这既是盐城正式纳入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体系后的首次大动作,也标志着一脉相承的古韵盐渎与千年运河再度“牵手”。在分论坛环节,发布了《盐城——大运河文化视野下的名都》与《江苏地方文化史·盐城卷》两本新书,并围绕“大运河区域文旅融合与盐城文化特质探讨”以及“大运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次峰会加快了盐城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家庭的步伐,也为江苏建设“美丽中轴”起到了高质量的推动作用。
开启连申线航道
江苏省委对盐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点建议就是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沿海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
2021年11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盐城市实施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对盐城提出的“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的新要求后,盐城市水运工程项目取得的重大突破。
连申线航道贯通盐城市南北全境,又称江苏第二条“京杭大运河”,东向串联盐城港大丰、射阳、滨海、响水四大港区,西向通过泰东线、盐宝线、盐邵线、小中河接通京杭大运河,南接长江、北接灌河,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河联运主通道,在盐城市乃至全省内河水运体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史诗级巨制大运河长卷现身盐城
2022年8月14日,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江苏省馆藏精品巡回展项目——盐城站。鸿篇巨制,气势磅礴!以笔墨为媒,连接古今,系统讲述大运河流淌千年的故事,弘扬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
助推乡村振兴
《盐城市“十四五”黄河故道片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提升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将在黄河故道片区建设大运河文旅小镇,打造文化旅游新品牌。助推曾经的“发展洼地”向高质量发展的“幸福高地”加速“蝶变”。
线上开启体验大运河文化
盐城市委统战部承办的2022年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活动盐城站圆满收官。2022年8月11 日,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侨办、江苏省海联会主办,盐城市委统战部(市侨办)承办的“2022年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线上体验盐城站活动”成功举办。活动以云端直播的方式为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华文学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