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运河要闻
  • 运河文脉
  • 重点项目
  • 运河纪事
  • 运河大观
logo 运河文脉
  • 大运河淮安段 >
  • 运河文脉 >
  • 正文

让运河文化在齐鲁大地闪光

2021-11-01 15:41:42 来源:鲁网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大运河又称京杭运河或里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名录项目。大运河始建于隋朝,后经唐、金、宋、元、明等封建王朝统治者的不断扩建与完善,形成了以贯通南北、沟通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重要水道。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大运河航运价值极其突出,成为运送南北物资的交通大动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宋朝范成大如此赞叹江南美景,随着繁荣的运河交通运输又产生了“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说法。“临张”即现山东省聊城市县级市临清市与聊城市阳谷县张秋镇,在古时作为京杭运河的重点停泊港点,“临张”两处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繁荣程度堪比“苏杭”。几代繁荣,几世更迭,孕育了璀璨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叠加运河文化的属性,让聊城这座江北水城熠熠生辉。

  阳谷县作为水浒文化中重要事件的发生地,与繁荣的运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正是因为有着运河经济的加持,才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近年来,阳谷县借助文化旅游的东风,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并将水浒文化旅游与运河文化、黄河流域文明相结合,形成了一批以狮子楼、景阳冈、蚩尤陵、运河古道等遥相呼应的文化旅游体系。举目而望,郁郁葱葱的平原植被广袤密布,滚滚黄河从齐鲁大地横贯而过,泛着层层涟漪的京杭运河自南向北静静流淌,点缀周围的是丰富的人文历史与百姓口口相传的人生百态。

  运河文化的开发与运用,既让尘封的历史文化重新活跃于人们的面前,也让沿运河流域的百姓重拾历史的记忆,更让地方经济发展寻到根源与动力。良好的运河文化发展应以保障为前提,我们要抓住文化底蕴中的核心与本质去充分挖掘和探究,做好推广应用并转化为提升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更要在发展过程中注意有效保护现有的历史文物与文字记录,让连贯的历史不被中断和破坏。对于运河文化、水浒文化、黄河流域文明等的开发运用,还应注意甄别历史中的良莠,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要重点保护、宣传和利用,对于其中的糟粕文化如封建思想、传统积习积弊要坚决摒弃,只有科学做好选择性传承和发展工作才能让运河文化如明珠般璀璨于齐鲁大地。

素材源:黄思怡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央视省台聚焦第十八届台商论坛

阅读排行

  • 扬州:世界运河之都 世界美食之都 | 这里是江苏
  • 南船北马 花满清江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运河欣赏|运河边上窑湾绿豆烧、甜油的故事
  • 运河研究 | 无锡水文化与城市变迁发展
  • 江苏淮安: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 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 运河研究 | 无锡古运河北塘段水文化底蕴
  • 运河美文|清口枢纽——镌刻在大地上的“中国河工文化博物馆”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 运河研究|试论通济渠的水利灌溉
  • 真州城南天下稀——仪征大码头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