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运河要闻
  • 运河文脉
  • 重点项目
  • 运河纪事
  • 运河大观
logo 运河文脉
  • 大运河淮安段 >
  • 运河文脉 >
  • 正文

江苏非遗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 | 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贡献非遗力量

2021-12-21 14:33:53 来源:交汇点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大力宣传展示近年来江苏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2021年征集并遴选出20个保护传承优秀实践案例,组织开展集中宣介,优秀案例在交汇点新闻“水韵江苏 非遗荟萃”专题定期推出,以期引领和带动全省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倡导非遗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jpg

  近年来,淮安市积极策应并主动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国家战略,成功举办四届大运河城市非遗展,聚焦传承创新,彰显文旅融合,从生态维度、生产维度和生活维度深挖运河文化底蕴,讲好运河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传统与现代、文化和旅游的交汇融合更加深入紧密,线上线下累计7000万人次关注,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形成了文旅融合的新品牌,打造了城市文化新名片,为助力淮安建设大运河标志性城市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顺势而为,策应国家战略布局

  一是策应了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得到了文旅部非遗司、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的大力支持,是活动成功举办的前提。

  二是顺应了文旅融合发展趋势。活动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举办,展会与景区相映成趣,两相成就,助力文化旅游发展丰富业态、提升品位、拓展空间,顺应了文旅融合的时代趋势。

2.jpg

2021年5月28日晚,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开幕式

  三是迎合了非遗传承发展规律。活动为运河沿线广大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发展质效。

  四是满足了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参展项目作品皆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生活所需,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也为促进消费,带动夜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3.jpg

2020年9月5日,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开幕式上的非遗时尚服饰秀

  健全机制,精准施策落地见效

  一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凝聚多方力量。文旅部非遗司、省文旅厅高度肯定并大力支持。省文旅厅和淮安市领导靠前指挥,协调推进;淮安市文广旅游局、公安局、卫健委等近20家部门群策群力做好服务保障,为大展圆满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保障。

4.jpg

2021年5月28日晚,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非遗系列活动暨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现场

  二是完善区域交流机制,促进共同发展。四届活动得到大运河文化带8省(市)超50个城市的文旅厅(局)、非遗传承人大力支持,为沿运城市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构建了全新平台。

  三是深化内部分工机制,周密部署落实。选调精干力量成立统筹协调、展演保障等6个工作组,条块分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精准施策,各项筹备任务有条不紊,落地见效,打响了文旅融合品牌。

5.jpg

2021年江苏非遗购物节直播间

  四是强化立体传播机制,全媒推广传播。新华社、欧洲侨报等百余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数十家直播平台和多名网红达人密集报道四届活动盛况,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矩阵,传播溢出效应成倍放大,受到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亮点纷呈,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一是集聚式会展打响融合品牌。活动统筹“线上线下”两个模式,突出运河文化、创意设计、文旅融合、引领消费、安全节俭五大特色,创新形式和内容,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展示了非遗生活特质,四届活动近70万人次现场观展采购,累计7000万人次关注活动盛况,影响扩大到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文旅融合品牌。

6.jpg

2020年9月5日,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现场

  二是常态化传播助力融入生活。在里运河畔待雅亭举办“天天有戏曲”常态化展演活动、省淮海剧团与戏迷每周一次“相约荷芳”、市淮剧团与观众“月月戏相逢”等,常态化传播、集聚式会展与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百姓生活,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三是创造性转化激发创新活力。非遗文创产品集聚了四届大展的视线焦点,带动了淮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淮安文创港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成为市民首选、游客乐购的文创产品消费核心区。省级文创试点单位市文化馆成立淮安群文融创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与传承人合作,设计开发了云锦、蛋雕、博里农民画等一批文创产品,销售前景良好。还策划举办了两次非遗创意作品大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使非遗传承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7.jpg

第三届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钦工肉圆成为销售明星产品,出锅即秒

  四是全方位传播提升淮安魅力。舆论曝光度高,百余家国内外媒体报道活动盛况,溢出效应成倍放大,累计7000万人次关注;民众参与度高,创造了景区日接待游客量的新纪录;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各界热议并希望活动多办、常办、长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营造了浓郁氛围。

素材源:姬传涛
编辑:王镜榕
审核:吴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为你推荐

重磅推荐

  • 央视省台聚焦第十八届台商论坛

阅读排行

  • 扬州:世界运河之都 世界美食之都 | 这里是江苏
  • 南船北马 花满清江 │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运河欣赏|运河边上窑湾绿豆烧、甜油的故事
  • 运河研究 | 无锡水文化与城市变迁发展
  • 江苏淮安:开辟数字经济新赛道 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 运河研究 | 无锡古运河北塘段水文化底蕴
  • 运河美文|清口枢纽——镌刻在大地上的“中国河工文化博物馆”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 运河研究|试论通济渠的水利灌溉
  • 真州城南天下稀——仪征大码头历史风貌和文化特征

关于中宏网 中宏网动态 广告服务

中宏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30128号-1 举报电话:010-63359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