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京杭大运河,承载着惠山的历史文化、基因血脉,流淌出了惠山的千年繁华,蕴育了惠山百年的工商繁荣。11月3日,占地面积近17.5公顷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正式开工!
11月3日,无锡市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大运河文化带推进工作迎来“高光”时刻,占地面积近17.5公顷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正式启动开工仪式,与此同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暨京杭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推进会也在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召开,展示了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惠山担当”,通过将惠山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来积极打造科产城人水共融共生的“高新格局”。
无锡市水利局局长张海泉,惠山区委书记吴建元,区委副书记、区长方力,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计佳萍,区政协主席陈燕,惠山区委副书记、惠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洛社镇党委书记程松,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何国清,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立峰,区政府副区长赵磊,惠山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洛社镇镇长张仁洪,及区级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惠山高新区全体党政领导,各条线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书记,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代表出席开工仪式。
张海泉致辞
张海泉在致辞中表示,京杭运河惠山段是京杭运河无锡段中最长的区域,也是运河文化浸润、经济哺育的核心区域之一。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力开展支流生态治理,主动谋划防汛堤岸建设,铁腕推进码头整治整合,取得了阶段成效。惠山高新区(洛社镇)“运河八景”、白荡水利风景区、锡溧运河高明桥段美丽示范河湖、鹅子岸美丽示范河湖、洗砚湖湿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先后实施,运河两岸景观风貌日新月异。后续,希望按照“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要求,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深化大运河治理保护,精心讲好运河文化故事,将京杭运河惠山段打造成为“生态安澜幸福河、传古扬今文化带、堤防安全标准区、现代航运标杆段、高质量发展黄金轴”。
吴建元宣布项目正式开工
出席领导奠基培土
方力在讲话中指出,惠山高新区(洛社镇)要高质量推进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打造成为展现运河风采、展示惠山形象的标杆项目。开工仪式由程松主持,张仁洪介绍项目情况。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
新元素,工商文化与科技创新并重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效果图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是惠山高新区立足本地运河文化内涵,呼应全市“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品牌打造,响应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惠山段特色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惠山高新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致力践行“科技新城·运河明珠”品牌的有力载体。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规划图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地处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北临京杭运河畔,东起荣洛路,西至粮库,南抵枫杨路,面积约为17.5公顷(滨水岸线长约1.5公里),是“大运河文化带、无锡太湖科创带、锡西乡村振兴风光带、锡西科创走廊”三带一廊交汇点,多重战略位置的叠加,赋予了项目生态、人文、科技的丰富内涵。
运河公园实验场剧场码头效果图
“运河之光”效果图
项目设计把脉工商遗址创新定位,紧扣“惠山高新区科技产业创意服务高地、江南运河文化带活态保护无锡样板、京杭运河文化公园科创引领先锋”三大战略目标,融合“文化+科技、技艺+科教、科创+服务、生态+休闲”四大主题功能,打造成“工商文化”与“科技创新”并重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
新面貌,工业厂房化身运河文化新地标
按照规划设计,江南运河文化公园主要分为运河水文化展示馆、运河科学工场、国潮美食工坊和洛社科创红馆,俱由原工业厂房更新而造。而园区中矗立的150米旧式烟囱,则被改建为“运河之光”,通过旋转餐厅、高空观景台、休闲吧台等业态打造,使该建筑成为惠山高新区最高运河建筑地标,结合周边运河岸线的景点打造,成为当地的运河文化打卡新地标。
场馆效果图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以分期建设有序推进,首开区围绕运河科学工场、剧场码头进行建设,配套建设半地下停车场,后续将运河水文化展示馆、科创红馆等特色建筑列为二期、三期重点项目,通过36个核心项目的重点打造,构建高新区运河十大场景画屏,在运河两岸奏响生动的城市乐章,综合体现京杭运河惠山段的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和航运之美。
新机遇,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的建设是惠山高新区立足“一年成名,两年成型,三年创成”目标的有力举措,也是高新区持续推进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工作的有力展示。
京杭大运河是惠山区商旅行走的“大动脉”,更是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的“母亲河”,大运河惠山段绝大部分流经洛社地区,长度14.9公里。洛社拥有1600多年历史,因河而兴,拥有古驿道、古战场等文物古迹,流传着洗砚池、双庙马盘、六龙、开利寺等传说,留下了书圣王羲之、黄金之路开拓者李金镛、著名教育家匡仲谋、爱国实业家丁熊照等洛社名人足迹。
一直以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注重大运河保护,积极打造运河风光带,从2017年始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使京杭运河、锡溧运河、直湖港以及支流水质“再生”,洛社镇还通过举办运河文化节、成立文史研究会等来锲实运河基因,传承运河文化,刷新凤羽龙宫、李金镛故居、薛永辉故居等大运河沿线“亮点建筑”,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践行将惠山高新区建设成为一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将洛社镇雕琢成为一颗传统、现代、未来交相辉映的运河明珠。“活化”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运河文化公园作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将为惠山高新区对外展示形象和自身长远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开工仪式结束后,惠山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暨京杭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推进会,纵深推进京杭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这个“美丽河湖”行动“一号工程”,全力把惠山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
惠山区委书记吴建元讲话
吴建元指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做法,争分夺秒加快大运河整治提升,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大运河整治提升成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民心工程,以大运河文化带惠山段建设的高标完成,作为创建践行新发展理念模范区的基石。
吴建元强调,大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要精准发力,以系统科学的举措深入城河相融、推动城河共兴,全面彰显惠山发展之美、宜居之美、水韵之美、文化之美。
一要调优产业形态。以科技创新赋能,建好江南运河科创小镇,建设一批国际科创社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等双创空间载体;以数字经济为媒,加快建设腾讯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打造一体开放式综合园区;以港口枢纽驱动,建成一批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内河港口作业区;以前沿业态嵌入,着力建设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的集聚区。
二要丰富生活质态。滨河公共空间要进一步贯通拓展,公共基础设施要进一步提档品质,城市管理水平要精细智慧,将大运河文化带惠山段打造成为“精致的水岸休闲步行带”“多元的绿色生态体验带”“浓缩的惠山人文博览带”“复合的滨水健身功能带”。
三要厚植美丽生态。把清净运河水作为建设运河生态廊道的首要任务,加大水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快运河沿河水系连通,促进大运河及其支浜水质持续改善,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复育大运河惠山段生态,将大运河惠山段建成“绿水青山”的生态廊道、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
四要追寻历史动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深入挖掘大运河惠山段特色文化,全力呵护历史记忆、赓续历史文脉、擦亮文化标识,将大运河打造成品味惠山的“重要窗口”。
对标“两年见实效”的目标,吴建元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凝心聚气的合力加速整治提升,加快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京杭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的工作专班和专项工作组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规划、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相关部门和板块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统筹推进共建共治,对标一流做好规划设计,“项目化、目标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惠山走廊”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美丽河湖”建设作出惠山贡献。
惠山区长方力主持会议并强调,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央企、地方国企、头部企业的对接,打造更多精彩亮点和重要节点,加快把大运河惠山段打造成为独具特色、造福于民的黄金水带、生活秀带、城市绿带、人文纽带。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聚焦打造高品位文化长廊、高颜值生态长廊、高水平旅游长廊、高效益经济长廊,统筹谋划、精心实施,统筹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编制出台《惠山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实施方案》,“天上村前”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列入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十四五”时期重点项目。洛社敦亲睦邻节、玉祁凤阜民俗节、钱桥舜文化节等民俗文化平台不断做大,各类省市级非遗项目得到良好的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带“惠山走廊”品牌不断擦亮。
会上,惠山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惠山高新区(筹)(洛社镇)、钱桥街道、堰桥街道、玉祁街道和住建、水利、资规、建管中心作了交流发言,设计单位代表介绍了大运河惠山段规划设计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