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共同主办,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承办的省社科界第十八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在昆山举行。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晅,党委常委、副校长杭祝洪,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岳嵩,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峰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崔新有主持。
本次会议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交流、闭幕式4个环节。来自全省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等的160余人围绕“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议题开展研讨交流。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晅致辞)
江苏开放大学党委书记荆晅在致辞中向省社科联、昆山市政府以及莅临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他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江苏开放大学在科学研究工作上取得的长足发展和标志性成果,并表示学校将在省社科联的领导下,凝聚全省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和江苏社区教育五级网络体系的力量,深入参与到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建设中去,以学校特色擦亮大运河文化“金名片”。
(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峰致辞)
昆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峰对各位领导、专家来到昆山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介绍了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大美昆山的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生态文明等作了生动形象的诠释,并呼吁和邀请与会学者以昆山为样本进行研究,建言献策,推动昆山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助力昆山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讲话)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西忠指出,省社科联始终关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通过学术聚焦专场搭建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相关理论研究、进一步扩大相关文化宣传、进一步做好相关成果转化,推出更多有深度、有价值、有反响的学术理论成果,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走在前贡献学术智慧。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作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教授以“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为题,深入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认为大运河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厚德载物、勤劳智慧、团结协作等重要特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大运河文化中的英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英雄共同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是孕育英雄、激发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感情与国家意志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土壤与内生力量。他以《大河》《铁语》两篇长篇小说为例,重点描绘了大运河文化中英雄文化呈现的生动感人故事和鲜活人物形象。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作主旨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以“千年运河焕新与未来运河已来”为题作主旨报告,对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利用作了初步总结,强调把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打造“未来运河”,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坚定和明确发展目标、领悟和深化建设主题、规划和实施好未来重点工作。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作主旨报告)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是“悠悠运河水韵文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苏实践”。他认为,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江苏以顶层设计引领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利用,全力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已形成“法治引航、笃行实干”“保护优先、活态传承”“修复生态、河湖安澜”“以文化经、古城新生”“水运强省、通达富足”的省域典范样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续写运河千年文脉、绘就水韵江苏新篇章,任重而道远。
(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崔新有主持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
本次学术聚焦专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大运河文化与社区教育两个分论坛,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书录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顾建国教授、江苏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永乐、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执行院长黄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孙福轩教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苏州职业大学陈璇教授等省内外7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入选优秀论文作者代表作发言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岳嵩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由岳嵩主持。崔新有宣读入选优秀论文通报。刘西忠作会议总结并宣布会议闭幕。(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胡波 通讯员 虞晓骏)
(会议现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