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绵延千里,流淌千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今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在大运河沿线打造先行先试的“示范区”,成为代表委员热议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董玉海:
董玉海
建议打造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由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转变
“我连续多年从事大运河非遗保护等相关的工作,过去三年带来的提案建议都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关。”董玉海说,去年两会,他的建议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今,大运河博物馆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非遗展示空间和非遗街区,也进入建设阶段。
董玉海说,去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了殷切期望。“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振奋不已。我也在积极思考,如何让大运河充分彰显它的文化价值。”他说到,目前在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上,各地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着大运河全域线性文化遗产开发力度不够、同质化程度高、沿线非遗文化产业传承难以为继等问题。
“要用系统性思维引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董玉海说,建议要加强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转化为“文化空间”,真正做到传承运河文脉、复兴千年运河。
建议在大运河重要节点区位打造“运河之眼”
“通过大运河文化示范区的创建,能引领大运河沿线所有城市,利用好大运河宝贵的文化资源,来推动大运河文化价值向产业价值转变。”董玉海建议,国家能够支持文化遗产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方,比如扬州、苏州、杭州、洛阳等重要节点城市先行示范,建立国家层面的“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的统筹推进机制。
董玉海说,建议尽快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把全域旅游理念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通省界市界进行整体联动,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
在大运河文化产业示范区打造中,要注重文化传承。董玉海建议,要促进大运河非遗项目的活化和产业化。同时,讲好大运河故事,拓展研学资源,增加文化含量,打造传统文化的“打卡胜地”。同时,建议活化运河沿线的历史遗存,注入时尚元素和人文关怀,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地。
“要做好运河风光文化的可视化展示。”董玉海建议,在沿运河的重要节点区位,采用适当方式,打造能够俯瞰先人水工智慧、远眺运河美丽风光的“运河之眼”;同时,鼓励在运河沿线构建立体化地旅游项目,让游客可通过直升机、水上飞机、热气球等空中游览方式俯瞰运河,在此基础上,运河沿线各地应统筹打造绚丽多彩的灯光导视系统,让运河沿线的夜景观抓人眼球、引人入胜。董玉海还建议寻求国际合作,搭建国际运河城市交流合作平台,扩大大运河文化产业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
焦新安
积极探索新载体新平台,实现“古运河重生”
“‘让古运河重生’的实质是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使千年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以文化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焦新安看来,通过设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可以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体制与机制创新,探索构建文化运河、生态运河和旅游运河的建设新载体、新平台,充分体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古运河重生”的目标。
焦新安认为,设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依托支点城市丰厚的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体制与机制创新,做好“运河文化+科技+资本+国际传播”的大文章,也是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最好实践之一。
长三角区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板块。焦新安说,在长三角区域设立并建设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可以为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乃至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示范。
建设先行示范区,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建在哪里?怎么建?焦新安认为,将扬州作为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示范区最为合适。
“扬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大运河原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与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点城市、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导段建设城市。”焦新安指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位于扬州,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来实现绿色发展,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责任重大。
焦新安说,可建立部省指导下的“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协调组织机制,强化国家、省级层面的政策、项目与资金倾斜;统筹整合扬州市及所辖县(区)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平台之间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焦新安还建议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加强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地方政府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等,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高峰:
高峰
通惠河畔要打造“北京大运河第一名镇”
“北京通惠河高碑店段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节点之一,因其特殊的京城漕运历史,进京的关键一段,”全国政协委员、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高峰说,“应该充分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底蕴,利用通惠河水系优势及特色,在现有基础条件下,因地制宜,把高碑店乡打造为“北京大运河第一名镇”,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朝阳段创新发展。”
高峰认为,二十多公里长的通惠河现在是“一头”、“一尾”两端得到了很好的维护。处于中间地带的通惠河河道及其两岸环境的整治,通惠河文化遗产资源的抢救与保护,随着高质量发展,有望得到进一步重视、加强、提升。
“通惠河高碑店段,这段全长5.7公里,有历经700年风雨通惠河上仅存的元代石闸平津闸,还有龙王庙、将军庙,河畔有300年树龄的菩提树,半壁店村还有座普门寺,这些都应该纳入北京‘十四五规划’重点,”高峰说,“建议组织专家抓紧梳理历史沉淀,提升该区域文化水平,运河文化不应该缺失朝阳,不应该遗忘通惠河高碑店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的三大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通惠河既是大运河的起点也是终点,通惠河从元代起确定了北京城的山水格局。
相关历史载明: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是“大运河的延伸工程”。元初,为了解决江南漕粮向首都北运的任务,开通了南北大运河,使江南漕粮可水运抵通州。然而,通州至大都的转运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杰出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制定了开浚通惠河的计划,使漕船可直达大都城内积水潭,因此积水潭,包括现今的什刹海、后海一带,成为大运河的终点。
最早开挖的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全长82千米。
为了节制水流,以便行船,在通惠河的主要干线上修建了24座水闸。由于战乱和山洪的原因,通惠河上段从白浮村神山泉至瓮山泊的一段(称为白浮堰)废弃了。
“在国家博物馆珍藏着《通惠河漕运图》,我看过之后,愈发感觉到通惠河在北京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运河文化是活态文化,我们要用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京杭运河北端通惠河的历史眼光,来审视今天静静流淌的这条河。”高峰说。
但通惠河高碑店段目前形势特殊,交通现状复杂、周边建筑混杂、文化遗迹保护特色不够凸显;景观岸线功能单一,缺乏布局规划,通惠河南岸街道铁栅栏,将商业与河道分隔开,导致景观与商业互动弱,内部停车杂乱,制约了整个地区产业活力与发展。
朝阳区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推动大运河历史文脉挖掘和水系生态环境改善,提升通惠河沿岸文化景观,打造历史文化名片”。
让大运河“活起来”,如何再现通惠河漕运盛景?如何打造通惠河特有的运河人文景观?如何促使世界更多地关注通惠河及其运河遗产资源?高峰建议,可以通惠河历史底蕴为源头,以跟其他运河主题项目差异化为重点,突出“进京第一站”与平津闸漕运码头等历史价值,结合高碑店现有良好基础,充分利用运河空间,多种手段,呈现高碑店京城运河文化名镇。
据了解,高碑店乡全乡面积15.08平方公里,距天安门8.6km,距城市副中心11.5km。西邻CBD,东接定福庄,下辖5个行政村、28个社区,在此生活的人口近15万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有藏头诗道:“高居皇道,碑写千年,店贾万家,村富民康”。
“‘北京大运河第一名镇’,将成为高碑店乡响当当的金名片!”高峰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