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运河,百年工商城。一千多年前,这里陆行戎马、水驾风帆,孕育了繁华富庶的江南名镇;一百多年前,这里思潮澎湃、实业报国,诞生了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四十多年前,这里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创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模式。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条大河穿镇而过,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滋养着我们,是我们的致富河、幸福河,我们依靠着河流农耕、定居、发展。”无锡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近年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在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带建设等方面下足功夫,让这颗“运河明珠”焕发出新的光彩。
敢为人先,展运河名镇新蓝图
“水边的人,他会充满一种智慧,叫敏察善纳,善于去吸纳那些优秀的东西,善于抓住机遇,这是一种生存智慧,而且是千百年来水孕育的智慧。”江南大学教授、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若江如此评价正处于“一次创业”“二次腾飞”的惠山高新区(洛社镇)。
2021年,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筹建之初,便对大运河(洛社段)进行了详细规划。同年11月,秉承“边规划边建设”原则,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按下了大运河文化带(洛社段)建设“启动键”——占地面积约260亩、滨水岸线1.5公里的江南运河文化公园正式开工。同时,三年内陆续启动建设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期)、百里水墨长廊、科创绿洲、“七网”融合示范展厅等项目,一条有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深化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文化带正勾勒出千年运河古韵新貌。
水清岸绿,千年运河重焕生机
当运河水流至洛社段,是古与今的碰撞,是江南底色上的极致风雅,是霓虹闪烁的烟火璀璨。千年运河重焕生机,水域治理是第一步。三年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通过有力举措,使千年古运河华丽蝶变,让水更清、景更美。
深化运河支流整治,实施“一河一策”开展全域水生态修复。2021年起,先后投入近3300万元,开展三条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台泾小白荡整治工程、吕口桥美丽河湖建设工程、八渎河(柳浪桥段)水体治理工程、万马鹅子岸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西栅河整治等工程,采取河道清淤、生态驳岸建设、村庄点源控源截污等一系列措施,19条汇入运河的支流支浜水质显著提升。护涓涓细流,守一汪碧水。惠山高新区同时建立“暗访督查+无人机监测+巡河APP+群众监督”监管机制,建成“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形成对运河支流的长效管理。
加速推进,新景叠现运河畔。“文化根脉植入绿色规划理念,使整治工程更有可操作性。”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道,京杭运河(洛社段)北岸滨河岸线整治工程一期百里水墨项目融入“书圣”王羲之的IP,打造自然、生态的绿色精品文化廊道,全长3.1公里,已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打卡地。
三年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投入超1亿元,持续展开京杭运河(洛社段)北岸滨河岸线整治工程、京杭运河(腾讯数字基地)堤防改造工程、水运江苏—京杭运河(洛社段)滨河岸线整治工程,以防洪达标、三道贯通、绿化提升为整体目标,覆盖园林绿化、景观步道改造、基础设施配套提升等诸多方面。运河边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了,勾勒出了美美与共、河城共“新”的锦绣画卷。
今年年初,大运河洛社段上横跨两岸的数座大桥美化亮化工程如期完成。一座座或古老或年轻的桥梁,在色彩绚丽、富有层次感的灯光晕染下形成美丽光带,使夜间公共艺术景观从城市延伸至乡村,提升了城市夜间品质。三年来,惠山高新区持续推进大运河洛社段桥梁美化亮化,锡西大桥、东方红人行桥、东方红大桥等七座桥梁,将以前“黑暗中的河”转变成贯穿城市充满活力的美丽光带,促进了夜游经济。“美丽光带不仅带来新的视觉感受,也便于我们夜间健身、休闲。”家住万马村的刘阿姨说,向化一号桥连接万马村和运河公园,如今灯亮了,晚饭后上桥健身的人也渐渐多了,村民们纷纷邀请亲朋好友“夜赏运河”。
历久弥新,孕育灿烂文化遗产
“太期待了,了解运河文化就是了解我们的家乡。”“匡村中学旧址、东陡门桥、李金镛故居,都是我熟悉的点位。”“希望在这次活动中深度感受运河文化,体验洛社人文历史。”……近日,2024年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悦读高新”运河文化寻根之旅文化保护主题研学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寻根历史、寻根民族、寻根文化带领青少年参观历史建筑、了解历史典故、再现文化生活、体验文人初心、凝练文化价值,激励青少年立志成为建设家乡的时代新人。该活动自2020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5届,每年探寻点位、活动形式不断更新,已有近2000名青少年参加。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惠山高新区(洛社镇)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2021年起,对王羲之洗砚池、华圻小学旧址、秦巷当铺等大运河沿线文化古迹进行修复、保护和利用,三年总计投入约1200万元。打造“江南文化运河流芳”运河文化推广志愿服务项目,护河志愿者定期巡河,每月“洁美十号”亮颜行动,让运河焕“新颜”。志愿者队伍从2021年的10余个发展到如今30余个,一起守护运河边历史遗存。
运河流光溢彩,非遗历久弥新。百年非遗“凤羽龙”作为中国舞龙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一颗明珠,不仅是大运河文化名片之一,更是惠山高新区(洛社镇)近年来不断挖掘发展新时代运河文化内涵的一项突出成果。为了保护和传承运河非遗,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将运河驿站出新为凤羽龙宫和运河文创基地,定期开展培训和展示活动,获评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从2021年到2023年,全民普惠课程从无到有,舞龙、彩带龙爱好者陡增数百人。2024年,推行开展“凤羽龙飞”龙文化年培育项目,为运河文化增添新活力。水脉亦是文脉,千年水脉今传承,推广运河文化的活动从未停止脚步,10位代表着文史研究、非遗传承、群众文化、经典集藏等领域的运河文化代言人精心制作“文化大餐”。三年来,编辑《洛社古诗100首》、组建“大运河艺术团”、举办运河诗会,《运河文化一家亲》《诗咏运河》《运河水》等亲民惠民的文化大戏接连不断,运河基因厚植高新大地。
融古汇今,建好大运河“入城段”
千里古运河唯在锡城穿城而过,而由西北向而来的大运河“入城段”,长14.9公里的大运河惠山段绝大多数流经惠山高新区(洛社镇)。长度虽短,文章却大。根据最新规划,京杭大运河(洛社段)全流程以“两岸四区”为总格局,“两岸”呈现“洛社段以南岸为主,石塘湾段以北岸为主”框架体系,“四区”分别为绿化段为生态区、洛社中段为产业区、雅西段为城镇居住区、石塘湾段为物流区。
自2021年起,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后完成了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期)、百里水墨长廊、江南运河文化公园(B馆)3个场馆的建设。“这些场馆还未正式开放,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络绎不绝了。不仅肯定了我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成果,也带给我们更好地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动力。”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目前,江南运河文化公园(A馆和C馆)、科创绿洲、“七网”融合示范展厅、腾讯云(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二期)、惠山港等重要节点项目,以及一批保障性住房、老旧厂房改造、周边道路等项目均在加快建设或规划中。“我们力争把京杭运河洛社段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具特色、最为精彩的一段’。”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相关负责人说。(洛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